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维多利亚蓝染色法(EVG)对肺癌组织中弹性纤维进行定位,判断肿瘤和胸膜的关系,根据肿瘤旁弹性纤维性状,确定胸膜被侵犯程度,对肿瘤进行分期。方法选用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癌,HE染色后不能明确是否侵犯胸膜的病例,进行弹性纤维染色。结果经弹性纤维染色后,可更清晰显示出弹性纤维的分布性状以及与胸膜的关系,特别是肿块紧靠胸膜的病例,区分HE染色难以判断的病例,能准确判断肿瘤是否达到胸膜或侵犯胸膜程度。结论与HE染色相比,弹性纤维染色可清晰显示弹性纤维的分布状况,更直观判断出肿瘤与胸膜关系,定位定性更准确,有助于评估肿瘤侵袭程度及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口岸截获的检疫性蚧类害虫情况,为口岸进一步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9年口岸截获蚧类害虫数据,重点统计分析被截获蚧类害虫种类、时间、数量、寄主、来源地的变化和关系。【结果】2010—2019年,我国各口岸共截获检疫性蚧类害虫24541种次,年截获种次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截获检疫性蚧类害虫共有12种,截获频率最高的3种为无花果蜡蚧、松突圆蚧和扶桑绵粉蚧。截获该类害虫数量最多的3个关区为深圳关、南宁关和上海关。货物检疫为主要截获途径,主要截获寄主植物为榴梿、香蕉、红毛丹、番荔枝。截获货物来源地为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的49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尤以东南亚为主,代表国家包括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结论】蚧类害虫的截获与进口水果贸易密切相关,在相关贸易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应警惕蚧类害虫疫情持续传入我国的风险,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检疫管理体系,提升检测和监测技术水平,加强检疫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3.
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测定朱丹妮徐强邱南生(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38)The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ofdictamineinrootbarkofDictamnusdasycarpusTurcz.ZhuDanNi,Xu...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十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4.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23.67%,对照组为21.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全球亟需加强森林入侵害虫的情报信息交流,并大力提高预防生物入侵的能力。为明确全球森林入侵害虫发生现状,分析我国潜在森林入侵害虫风险,本研究对全球各类入侵生物与新发植物有害生物等信息资源进行了系统性扫描,筛选其中的森林害虫种类,建立全球性的森林入侵害虫名录,分析名录物种类群占比,并明确物种在全球的入侵与受管制情况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研究共获得全球主要的森林入侵、新发与管制性害虫315种,并获取了全部物种的种名、分类阶元、寄主树木、受管制国家、入侵国家等信息。从名录物种在目级分类阶元上的占比看,鞘翅目Coleoptera和半翅目Hemiptera占比分别为45.4%和27.3%;科级分类阶元上,象甲科Curculionidae占比最高,为25.1%。315种害虫的寄主树木中,35.6%为松科Pinaceae树木,占比最高。入侵或被管制国家数量 ≥ 10个的森林害虫共44种。全部害虫中,18种害虫尚未被我国的国门生物安全基础数据信息资源平台收录;我国已有分布的害虫151种,现无分布的害虫164种;尚无分布的害虫中仅有48种被列入了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本研究为全球森林入侵害虫预警与我国潜在森林入侵害虫名录的建立等工作奠定了物种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鼠嗜铬神经瘤细胞(PC12)为模型,筛选锰对神经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时间及剂量,观察锰作用下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与细胞形态学、生化指标改变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p38MAPKs)的活化表达。方法:用200,400,600,800μmol/LMnCl2的培养液,分别作用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1,2,3,4d后,用MTT筛选锰的细胞毒性剂量;测定200-600μmol/L MnCl2作用4d后,PC12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nCl2对PC12细胞基因组DNA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p-p38。结果:MTT实验显示200~800μmol/LMnCl2作用1,2,3,4d对PC1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趋势,600μmol/LMnCl2作用4d对PC12的抑制率可达50%以上。200-600μmol/LMnCl2作用于细胞4d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还原型GSH逐渐降低,MDA的含量逐渐升高;600μmol/LMnCl2作用4d电镜可见细胞凋亡,同样条件下细胞DNA碎片化。Western-blot实验显示600μmol/LMnCl2作用1,2,3,4dp-p38逐渐升高,3d时较对照组增加6.6倍(n=3,p〈0.05),200,400,600μmol/L MnCl2作用4d时,磷酸化蛋白38(p-p38)也逐渐升高,400μmol/L MnCl2作用4d时较对照组升高了4.7倍(n=3,p〈0.05)。结论:PC12细胞在锰作用下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上调p-p38,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程度在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动态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惠者50名。平均年龄72岁。将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前列腺癌根治术组、手术去势组、药物去势组;根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无复发转移组。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葡萄糖,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 FINS)水平。运用HOMA模型中的胰岛素抵抗计算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在手术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与手术前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癌根治组的IRI值和手术去势组与药物去势组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去势组和药物去势组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癌治疗后无复发转移组的IRI值明显低于复发转移组,两组间IRI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肿瘤治疗经过、效果有关。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判断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对玉米/蒜苗套作系统两作物根区进行膜隔、网隔和无隔处理,以各自单作为参比,研究了玉米/蒜苗的套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玉米/蒜苗套作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的LER均大于1,玉米、蒜苗的经济学产量分别增加933 kg · hm-2和3620 kg · hm-2,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套作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综合作用还促进了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蒜苗对氮、钙、镁的吸收.套作产生的地上部环境更有利于蒜苗的生长,其杂草的种类、数量和生物学产量都低于单作. 相似文献
9.
玉米 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与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玉米单作、线辣椒单作、玉米-线辣椒套作3种栽培模式,并在玉米-线辣椒套作的种间根部设3种不同隔离处理(膜隔、网隔和无隔),研究了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线辣椒套作具有明显优势;与两作物单作和玉米-线辣椒套作种间根区膜隔处理相比,玉米-线辣椒根区无隔和网隔处理复合群体中两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均显著提高;除有效镁与真菌种群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外,其余速效养分与各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该系统中促进有机质累积的主要生物因素是脲酶、过氧化氢酶、细菌和蛋白酶,蔗糖酶是影响碱解氮的最主要因子,脲酶是影响有效磷的最主要因子,细菌是影响有效钾的最主要因子,碱性磷酸酶、真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累积和氮、磷、钾有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放线菌对土壤养分的直接作用系数为负,对土壤养分形成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成都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钾素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剖面钾素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成都平原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稻-麦、稻-蔬、稻-油和园林),基于187个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速效钾、缓效钾、矿物钾和全钾4种不同形态钾的含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从表层土壤来看,相较传统轮作(稻-麦、稻-油)而言,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变化,稻-蔬轮作提高了表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园林用地则加剧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消耗.对于较为稳定的土壤矿物钾和全钾而言,其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均无显著差异.从深层土壤来看,稻-蔬轮作方式下速效钾含量随土层加深下降最为明显,传统轮作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园林用地,缓效钾变化趋势与速效钾相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差异较小.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稻-蔬轮作方式下表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占全钾比例相对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较高,20~40 cm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速效钾占全钾比例均显著下降,缓效钾随土层向下比例变化与速效钾变化趋势恰好相反.矿物钾占全钾比例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无显著差异.可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成都平原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在剖面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