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以水稻叶片为材料, 设计一对特异引物, 获得了编码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PT6:1. 聚类和氨基酸保守位点分析指出该基因可能为水稻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编码基因. 原位杂交与RT-PCR表达结果确定此基因在根与叶片中均表达, 尤以低磷诱导下叶片的叶肉细胞表达量最高. 同源重组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毕氏酵母对磷素的吸收效率, 同时其基因的导入可以使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缺失的酵母突变体的磷素吸收功能得以恢复. 以上结果表明, OsPT6:1为水稻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的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增氮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var.mitis L.)和陆稻(Oryza sativa L.)相互作用的调节.结果表明:在单种条件下,无芒稗的菌根侵染率增加,陆稻的菌根侵染率降低;无AMF和接种AMF处理陆稻的生物量分别提高13.48%和42.35%,总磷吸收分别提高2.55%和4.07%,总氮吸收分别提高62.09%和30.35%;无芒稗的生物量分别提高15.65%和20.24%,总磷吸收分别提高4.06%和3.88%,总氮吸收分别提高30.35%和15.10%.在混种条件下,无芒稗的菌根侵染率增加,而陆稻无显著变化;无AMF和接种AMF的无芒稗与陆稻的生物量比值降低,总氮吸收比值无显著变化,无AMF处理的总磷吸收比值增加,而接种AMF处理降低.表明增氮条件下AMF提高了无芒稗对陆稻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棉花成熟与衰老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合理调控是贯穿棉花生产始终的重要问题之一,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影响棉花成熟与衰老的因素,阐述了棉花成熟衰老与其遗传特性、生长发育状况、营养状况、种植管理条件及遭受的逆境胁迫和病虫害侵染等有关。此外,侧重介绍了我国棉花成熟衰老调控的主要策略,即棉花种植区划与棉花种植品种熟性的相宜性、棉花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和"库源"比例调节、棉花早衰的系统防控技术和脱叶催熟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进一步加强棉花成熟衰老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以合理有效调控棉花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DEAD-box RNA解旋酶参与RNA转录、前体mRNA剪切、核糖体发生、核质运输、蛋白质翻译、RNA降解等重要的生命活动.根据本室在S-Mo17Rf3Rf3cDNA芯片研究中,检测到花粉发育后期RNA解旋酶上调表达的结果,应用RACE技术从S-Mo17Rf3Rf3花粉中克隆得到该RNA解旋酶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ZmRH2并在GenBank注册登记 (DQ327709).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 652bp,从第163 bp开始到1 386bp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407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DEAD-box RNA解旋酶特有的9个保守模体,与水稻、拟南芥和豌豆中的DEAD-box RNA解旋酶的氨基酸序列存在着很高的同源性.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的叶、根、和雌穗中的表达没有差异,但在花丝和花粉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采用盆栽试验与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00%、91.68%、82.85%、60.00%、41.86%和21.28%,并在这6个不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分别设添加苯菌灵(杀真菌剂)(低AMF)和不添加苯菌灵(高AMF)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AMF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揭示云南蓝果树濒危的微生物学机制,为云南蓝果树保护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添加苯菌灵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AMF侵染率,说明试验中AMF处理的实生苗在生长和光合特征上的差异是苯菌灵处理下侵染率下降导致的;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云南蓝果树幼苗的根部AMF侵染率显著降低、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和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都发生显著变化;高AMF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水分充足和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大部分生长指标和光合参数,而对重度胁迫下的云南蓝果树幼苗没有显著影响,说明重度干旱胁迫对其影响大于AMF的影响;另外,整合了可塑性指数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两种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云南蓝果树幼苗基本上无法通过调节形态和光合能力来适应水分环境的变化,但是高AMF处理可使云南蓝果树幼苗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更强的抗旱性。实验结果为云南蓝果树的科学保育及种苗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保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是成功拯救保护濒危物种的关键.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极度濒危野生植物,也是国家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的目的物种.为了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64株极度濒危物种云南蓝果树子代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7个稳定、清晰的条带.其中58个为多态性条带,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变动范围为50.00% ~ 87.50%,平均值为(74.65±0.01)%;等位基因观察值(Na)为1.7532;有效等位基因观察值(Ne)为1.580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06,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动范围为0.15 ~0.44,平均值为0.27±0.01;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随着样本数的增加而升高,但当样本数达到24及以上时,Shannon's指数的数值基本不再变化.基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地质历史原因和人为干扰因素等方面对云南蓝果树的濒危机制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云南蓝果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K19和MC在肺癌患者胸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S-P)研究44例肺癌患者胸水中的癌细胞和26例肺良性疾病胸水中的反应性间皮细胞的表达。结果CK19在肺癌患者胸水中的阳性率95.5%(42/44)明显高于在良性胸水中的阳性率7.7%(2/26),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MC在良性胸水中的阳性率96.2%(25/26)明显高于在肺癌患者胸水中的阳性率22.7%(10/44),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当CK19和MC联合应用时为最佳选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100%和88.5%。结论CK19和MC对肺癌患者胸水中癌细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