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519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EST测序技术从家蝇幼虫cDNA文库中获得家蝇泛素结合酶基因(MD-E2)cDNA序列,采用NCBI、ExPASY中的相关工具,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MEGA软件构建了进化树。结果表明,家蝇泛素结合酶基因的cDNA序列具有完整的ORF框,全长480 bp,一共编码159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18.117 9 kD,等电点8.64,无信号肽及跨膜区,属于亲水性蛋白,具有泛素结合酶家族的活性位点(FHPNVYPSGTVCLSLL),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β折叠较少。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全长cDNA文库中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并进行EST分析基础上,得到四翅滨藜osmotin-like protein的1个cDNA序列,命名为AcOLP。AcOLPcDNA包含一个全长为687 bp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9个氨基酸,属于GH64-TLP-SF超家族,是一种病程相关5(PR-5)蛋白,其核酸序列与大洋洲滨藜(Atriplex nummularia)的osmotin-likeprotein基因的同源性为94%,对应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JN632587.1。与其他植物PR-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AcOLP具有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与二硫键的形成有关。对AcOLP与其他植物的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其与大洋洲滨藜的亲缘关系较近。将AcOLP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进行融合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出分子质量约29 kD的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复制小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连续动态监测小鼠从心肌肥厚早期至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体表心电图改变。结果:①对照组和模型组术后2周内小鼠未见自发性心律失常,而模型组术后5周、9周和13周小鼠出现自发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频发的室性早搏以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5%、28%和63%。②与同期对照相比,术后2周、5周、9周和13周组动物伽间期以及帆间期明显延长,分别延长20.4%、32.7%、49.7%、61.0%和27.1%、32.1%、43.9%、59.1%(P〈0.01)。③心肌肥厚小鼠心电图的另一个特征为J波变化。所有对照组动物心电图均为正向J波,而模型组动物从2周开始J波正向值下降,5周逐渐变平,到13周时完全翻转。④与同期对照相比,模型组的PR间期没有改变,但术后2周RR问期轻微缩短。结论:心肌肥厚小鼠自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增加,QT间期进行性延长,J波幅值逐渐降低,表明随着疾病的进展心室复极化异常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4年至2008年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09例,其中Schatzker V、VI型骨折59例,均采用双侧切口双钢板固定骨折。结果:58例切口获得I期愈合,切口及关节腔感染1例,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50例,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1.9分(6l一98分),其中优41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8.0%,完全负重时间3~6个月。结论:术前系统的病情评估,准确地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可大大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与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是国内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二者同源,来自共同祖先,基因组结构相同,并且均使用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作为吸附受体。本研究基于EV-A71的VP1-145位氨基酸位点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CVA16的VP1-145氨基酸差异,选取3株中国流行的,在该位点具有差异的CVA16,进行对HS结合能力影响的研究。使用不同浓度肝素酶Ⅰ处理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比较不同CVA16株对肝素酶Ⅰ处理前后的RD细胞的吸附能力,以及接种后12h,24h,48h后各毒株在RD细胞的复制情况。结果表明,在使用5mIU/mL和10mIU/mL浓度肝素酶Ⅰ水解RD细胞表面的HS后,VP1-145氨基酸位点为甘氨酸(Glycine,G)的CVA16对RD细胞的吸附能力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肝素酶Ⅰ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且影响了后续12h,24h,48h病毒在RD细胞中的复制,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P1-145氨基酸位点为谷氨酸(Glutamic acid,E)的两株CVA16均未观察到此种趋势。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种结合能力的差异与病毒致病力之间的关系,对三株病毒进行2日龄ICR乳鼠感染实验。通过观察乳鼠生存率、临床评分、体重变化,来评估不同CVA16株在小鼠感染模型中的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CVA16(VP1-145E)的致病力明显强于CVA16(VP1-145G)。后对三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显示,除VP1-145位点外,三株CVA16还存在其他的差异位点,故后续我们又通过反向遗传学拯救病毒,对VP1-145位点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结果证实,VP1-145位点的氨基酸变异会影响CVA16与HS的结合能力,145位点为E的病毒,其与HS的结合能力较差,当145位点由E突变至G时,病毒与HS的结合能力增强,其与RD细胞的结合能力受到肝素酶Ⅰ的影响。本研究为CVA16毒力位点与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血清型别鉴定及基因分型分析是开展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子进化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柯萨奇病毒A组9型(Coxsackievirus A9,CVA9)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衣壳蛋白区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及其基因特性分析,而基于全长VP1序列的基因型划分结果尚未明确。本研究依托国家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对2010-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上送的18 238份手足口病样本中分离出的24株CVA9进行全长VP1区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所有全长VP1区序列一起进行基因型划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24株CVA9分离株VP1全长为906bp,编码302个氨基酸,与CVA9原型株(Griggs)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0.5%~97.6%和92.3%~99.6%。结合系统进化树和同一血清型内不同基因型的核苷酸差异界值为15%~25%,将全球CVA9划分为A-H八个基因型。进化树显示B、C和D基因型在病毒进化过程中已消失,而E、F和G基因型呈现共循环的趋势,其中G基因型包含了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毒株,是CVA9的优势基因型。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2010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谱及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HEV71)的分子特征。采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门诊就诊的HFMD患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共921份,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利用三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人肠道病毒(HEV)]对阳性分离物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其它HEV的阳性分离物进行VP4和VP1编码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921份标本共分离出153株病毒,阳性率为16.61%,其中61株为HEV71,占39.87%,82株为CVA16,占53.59%,7株为其它HEV(分别为6株CVB4和1株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株),占6.53%,3株为腺病毒。重症病例中分离到9株病毒,其中6株为HEV71,3株为CVA16。选取从临床诊断分别为普通型病例、重型病例的HFMD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32株HEV71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HEV71其它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构建亲缘性进化树。32株内蒙古HEV71代表株与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H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与2008年的北京代表株同源性最高,与C4基因亚型代表株聚为一支,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但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略有差异,分别为96.4%~100%和98.14%~100%,与2007年的内蒙古代表株存在一定的差异,核苷酸同源性为96.95%~97.87%。亲缘进化关系树显示,这些HEV71处于不同的簇中,属于多个病毒传播链。2010年内蒙古HFMD的病原谱以CVA16和HEV71为主,重症病例中以HEV71居多。内蒙古流行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并且存在多个传播链,与2008年北京代表株亲缘关系比2007年内蒙古代表株亲缘关系近,说明内蒙古流行的HEV71不是独立进化的,而是与中国流行的HEV71在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在本校2005—2006级医学本科5个专业38个班的组织胚胎学课程考核中采用组合式课程考试方式,即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综合评价,旨在探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而且更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而为专业课程考试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组合式课程考试方式不是多种考核方式的简单组合,而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效果的不同指标的必然体现。理论考试包括开卷与闭卷两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耐药状况以及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预后,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培养到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0株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并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0株鲍曼不动杆菌来源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占45.96%。其次为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占36.19%。标本构成中以呼吸道标本最高(66.90%),其次为血培养(8.81%)。共有79例(18.8%)患者≥2个部位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其中62例(78.5%)呼吸道是首发的分离部位、之后出现第二个部位培养阳性。体外药敏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15.9%、35.6%、64.2%、71.1%、79.1%和88.9%。选取其中诊断为肺炎患者72例。72例患者粗死亡14例(19.4%)。患者病情好转组治疗初C反应蛋白平均水平为69.5 mg/L、死亡组为137.6 mg/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组治疗初APACHE II为16.4、死亡组为19.7,经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住重症监护室、外科手术后患者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的主要人群,18.8%的患者在多个部位培养到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抗菌药物选择困难。治疗初期C反应蛋白和APACHE II水平对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