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126篇 |
出版年
2013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生长在NO3^--N、NH4^--N和NH4NO3-N的香蕉叶片有相近似的最大光合速率,UV-B辐射引起生长在不同氮源的香蕉叶片光合速率、表现量子产率和光肥利用效率的降低。UV-B辐射使生长在不同氮源的植株叶面积干重和叶氮含是降低。生长在NH4^--N的植株Vcmax和Jmax均较生长在其它氮源的高。UV-B辐射引起生长在NH4^-N的植株Vcmax和Jmax降低较相同处理的NO3^--N和NH4NO3-N植株明显,表明生长在NH4^ -N的香蕉对UV-B辐射更加敏感。UV-B辐射改变植株的叶片的碳氢比和碳氮比。经过UV-B辐射处理的NH4^ -N生长植株的碳氮生长在NO3^--N和NH4NO3-N的低。UV-B辐射可能改变植株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利用,从而引起碳氮代谢和酸碱调节的变化。UV-B辐射降低叶氮在Rubisco和生物力能学组分的分配系数,可能使这些组分合成减少,使叶片光调节的变化。UV-B辐射降低叶氮在Rubisco和生物力能学组分的分配系数,可能使这些组分合成减少,使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氮源的香蕉植树对UV-B辐射有不同响应,NH4^ -N有利于主要光合参数增高,但其对UV-B辐射亦最为敏感。氮供应受限制或植株生长在中性盐如NH4NO3-N则对UV-B辐射不甚敏感。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了在不同形式氮源下生长柚树叶片光合对高浓度 CO2 驯化过程中有关参数变化。植株生长在人工混成土壤中 ,分别浇灌含有 2 mmol L- 1N的 NO- 3 - N,NH+ 4 - N和 NH4 NO3- N溶液。空气 CO2 增高处理时向生长植株的开顶透明罩中通入 74.4Pa CO2 ,以空气 CO2 生长的植株为对照。利用 CI- 30 1 ( CID,Inc) CO2 气体交换系统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和通过光合作用相关响应曲线计算光合参数。结果表明 ,在 CO2分压倍增下 ,NO- 3 - N生长植株光饱和光合速率较大气 CO2 分压下的高。而生长在 NH+ 4 - N和 NH4 NO3- N的植株光合速率与大气 CO2 分压下的相近 ,表现对高 CO2 的驯化。在空气 CO2 倍增下无论供给何种形式氮源并不影响Γ* ,但可增高 Rd( P<0 .0 5 )。 CO2 分压倍增下供给 NO- 3 - N植株的 Vcmax和 Jmax较大气分压相应的植株高 ,而 NH+ 4 - N和 NH4 NO3- N植株则与大气 CO2分压的相应植株相似 ( P>0 .0 5 )。无论供给何种形式氮源 ,生长在空气 CO2 分压倍增下不改变叶片单位面积干重 ,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中氮在 Rubisco、生物能学组分和捕光色素复合体组分的分配系数 ;但能改变叶片中氮含量。植物对高 CO2 的驯化可能受到不同形式氮利用性的影响 ,在对高 CO2 驯化过程亦反映叶片中氮在不同光合功能组分 相似文献
4.
5.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的日间最高气温、昼夜温差和林间光强较次生林低。原始林叶片受虫食的Ⅱ、Ⅲ和Ⅳ级的比例分别为16.3%、15.4%和12.2%;次生林相应等级比例分别为21.4%,24.3%。和17.7%。两林地植物老叶和成热叶受虫食的频度较幼叶的高。叶片受虫食与光强有关,与叶片含氮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7.
孙谷畴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3,(4)
研究了不同浓度(5和10mM)的镁离子对柱孢鱼腥藻类囊体膜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5mM镁离子浓度降低柱孢鱼腥藻类囊体膜的叶绿素α在红区和蓝区的吸收峰,表现相似于镁离子对叶绿体的叶绿素α吸收峰的变平效应。在室温下,加入5mM镁离子浓度使膜的光系统Ⅱ684nm发射荧光强度降低。在液氮低温下,镁离子降低膜的光系统Ⅱ684nm和光系统Ⅰ728nm发射荧光强度的比值。可能表明镁离子促进光系统问激发能的传递。同时,镁离子增大叶绿素α所吸收光的激发能对光系统Ⅰ发射荧光的贡献,促进叶绿素α至光系统Ⅰ的激发能传递。 相似文献
8.
9.
10.
诱发因子如草酸,拮抗菌产生的抗素等,以及采后热处理,紫外线处理可以诱导水果产生抗病性,此外有的水果具有先天性抗病成分,对这些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之于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为水果的防腐保鲜提供了新的方法,追踪这些抗病物质的产生和分布,需要采用一些专门的分析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果实组织破碎,离心,通过萃取,层析或电泳技术进行纯化,然后用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及各种波谱分析技术进行结构鉴定,抗真菌物质的活性可以用薄层层层析生物学方法,孢子萌发或纸碟法进行鉴定,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定位则用组织化学法,电子显微术,放射自显著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也广泛用物于组织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