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银叶树‘Kelvin Red’为试材,对其离体快繁启动培养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银叶树外植体最佳的消毒方案为75%酒精浸泡30s,再用0.1%升汞进行5+4 min的二次消毒;最佳取材季节为冬季;最佳外植体类型为茎尖和茎段中上部半木质化部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WPM+6-BA 1.0 mg/L+IBA 0.5 mg/L。  相似文献   
2.
添加玉米残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对黑土添加玉米残体(秸秆和根茬)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素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残体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减轻因其作为燃烧材料而造成的氮素损失和对大气的污染,玉米残体施入土壤,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氮含量,提高土壤氮活性,有利于土壤氮素养分的协调供应,玉米残体配施氮肥与氮肥单施相比,玉米植株氮素累积量相近,但氮素在玉米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添加玉米残体能够促进氮素从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转移,提高氮素养分的利用效率,同时,添加玉米残体还可以降低土壤NO^-3-N的累积,减少肥料氮的损失4.7%~5.6%。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玉米根茬留田对土壤生物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茬留田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以及转化酶活性效果显著。动态变化特征表明,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4种酶活性均在播种后60d左右出现高峰。此时正值作物生育旺盛时期,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说明玉米根茬留田配施化肥的培肥土壤效果显著,而且可以保持玉米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黑质内微量注射P物质对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帕金森病 (PD)的发生是因中脑黑质多巴胺 (DA)能神经元变性 ,导致纹状体内DA释放量减少所致。目前有补充DA ,应用M受体阻断剂 ,脑内刺激及基因移植等治疗方法 ,但不能缓解所有症状。有人证明帕金森病时 ,黑质内P物质和GABA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 ,且降低幅度与发病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说明帕金森病的发生可能还与黑质 纹体 黑质之间的其它神经递质作用失衡有关。黑质是P物质和GABA含量很高的核团之一 ,对黑质的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黑质网状部微量注射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的P物质对APO诱发的…  相似文献   
5.
姜岩  张剑  王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3):4430-4433
目的:研究本实验以小鼠腹壁缺损为模型,通过对三种猪源性细胞外基质(ECM)—猪脱细胞小肠粘膜下层(P-SIS)、猪脱细胞心包(P-PC)以及猪脱细胞真皮(P-ADM),进行体内弹性纤维和葡糖氨基聚糖类(GAGs)的含量测定,然后通过三组材料中弹性纤维和GAGs在术后第4周、第8周时再生或降解的数量,来对比研究三种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的降解规律,从而为寻找性能优良的生物补片提供理论依据,为生物补片的临床应用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方面提供指导方向。方法:BALB/c小鼠60只,体重18~20 g,手术造成1 cm×1 cm的腹壁全层缺损,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以等面积的P-ADM、P-PC以及P-SIS进行修复,于术后4周、8周进行取材评估。结果:术后P-SIS组的腹腔内粘连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内的其余两组。术后4、8周比较:P-ADM组,GAGs含量减少(P0.01);P-PC组,弹性纤维(P0.01)、GAGs(P0.05)含量均有所增加;P-SIS组,弹性纤维(P0.001)、GAGs(P0.05)含量均增加。结论:P-SIS材料中,弹性纤维和GAGs的再生状况优于其他两组,且P-SIS材料不易引起腹腔内粘连,故P-SIS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组织缺损的治疗,P-SIS在组织工程学领域相对而言是更加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面积已实现净减少,植被状况具有明显改善。为了更清晰的了解该区植被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采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研究方法,分析生态工程实施以来滇桂黔喀斯特植被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结果表明:与1982—2000年相比,2001—2011年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GSN)在整个研究区域都有增加且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Ig为0.90),但增加程度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变异系数为43%);影响滇桂黔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因子、土壤质地、人类活动、水分有效性、土壤养分和社会经济条件,且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工程地貌类型区内,影响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需综合考虑植被变化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来调整或改进后续生态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和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天津市煤气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及16SrDNA鉴定,该菌株为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faecalis)。苯酚降解实验证实,该菌能在76h内完全降解1600mg·L-1的苯酚,并且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底物抑制作用增强,细胞得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为寻找干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斑马鱼胚胎来自于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分为DMSO组(对照组)、DMSO+CHIR组、DMSO+XAV组、TCE处理组、TCE+CHIR组和TCE+XAV组(TCE设置为1、10、100 ppb三个不同的浓度;DMSO:二甲基亚砜;CHIR:CHIR-99021,Wnt信号通路激活剂;XAV:XAV-939,Wnt信号通路抑制剂),每组60条。斑马鱼胚胎饲养于系统养殖水中,恒温28℃,每隔24 h更换养殖水,并分别加入相应药物。连续培养72 h,收集斑马鱼胚胎的心脏组织,提取RNA进行转录组芯片分析,并以荧光定量PCR验证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氯乙烯暴露导致斑马鱼心脏畸形显著增加,以心房心室比例异常、环化不全以及心包水肿等为主要表型。芯片分析结果显示,TCE处理组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Axin2、Sox9b、Nkx2.5)表达受到显著影响。qPCR结果进一步验证,TCE处理组与DMSO对照组相比,Wnt通路靶基因Axin2、Sox9b及Nkx2.5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提示Wnt信号通路被抑制。Wnt激活剂CHIR降低TCE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异常,而添加Wnt通路抑制剂XAV后,斑马鱼胚胎心脏畸形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三氯乙烯暴露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畸形,Wnt信号通路参与三氯乙烯的心脏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9.
许曼飞  李孟园  姜岩  孟召娜  谭畅  王国昌  边磊 《昆虫学报》2022,65(10):1277-1286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及其明暗适应中的变化,探究其调光机制。【方法】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测定了灰茶尺蠖成虫复眼的小眼数量、间角、直径和曲率半径等外部参数,并通过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观察了复眼的内部超微结构;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灰茶尺蠖成虫复眼在明暗环境中分别适应2 h后晶锥结构及色素颗粒的位置变化。【结果】灰茶尺蠖成虫复眼呈半球形,雌、雄虫单个复眼分别有2 502±105和3 123±78个小眼。小眼自远端至近端由角膜、晶锥、透明区构成的屈光层和由15个视网膜细胞构成的感光层组成。2个初级色素细胞包裹着晶锥,自角膜近端延伸至视网膜细胞核区的远端;每个小眼外围由6个次级色素细胞围绕,自角膜近端延伸至基膜;在透明区内14个视网膜细胞聚集成束(非感杆束),远端与晶锥束末端连接,在感光层内形成闭合型感杆束,延伸至第15个视网膜细胞(基部视网膜细胞)。在明暗适应时,灰茶尺蠖复眼的晶锥细胞间出现开闭,色素颗粒进行纵向位移,以适应外界的光强度的变化。【结论】灰茶尺蠖成虫复眼属于重叠像眼,感杆束为“14+1”模式;屏蔽色素颗粒的移...  相似文献   
10.
旨在对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PS59产脂肪酶发酵培养基进行单因子优化及响应面分析,选择出最佳的碳氮源,并分别对加酶量、洗涤时间、洗涤温度、洗涤pH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脂肪酶洗涤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确定各个因素最佳值。结果表明,实验室培养施氏假单胞菌产脂肪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大豆蛋白胨。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大豆蛋白胨22.39 g,蔗糖10 g,K_2HPO_4·3H_2O 1 g,MgSO_4·7H_2O 0.5 g,无水CaCl_2 0.05 g,橄榄油8.1 g,pH 8.1,培养温度30℃,培养36 h获得平均脂肪酶产量为36.12±1.32 U/mL,相对于起始酶活15.65±4.81 U/mL,产量提高了1.3倍。确定最佳洗涤效果加酶量为100 U,最佳洗涤温度为25℃,最佳洗涤时间为25 min,洗涤pH对该脂肪酶洗涤效果影响不大。在最佳洗涤条件下,加酶洗涤液的洗涤效率可以提高3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