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1篇
  18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果圆柏(Juniperus tibetica)群落是三江源地区主要森林群落之一,在保障中国水生态安全、保育生物多样性和延缓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以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大果圆柏天然群落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以明确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为大果圆柏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和资源植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大果圆柏群落内共有植物169种,隶属36科101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物种最多,分别占总物种的14.20%、13.61%和9.47%。(2)大果圆柏群落的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草本层的丰富度(2.90)、多样性(2.35)和优势度指数(0.80)均高于灌木层丰富度(1.03)、多样性(1.45)和优势度指数(0.70),而均匀度指数(0.79)低于灌木层(0.89)。(3)0~60 cm土层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及pH均值分别为(87.54±20.32) g·kg-1、(4.68±1.36) g·kg-1、(0.83±0.18) g·kg-1和6.73±0.51。(4)灌木层Margalef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草本层Margalef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认为,青海省大果圆柏林地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和pH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刘超  万东海 《四川动物》2011,30(1):61-63
应用酶学分析法研究了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幼虫消化酶的主要种类和活性.结果 表明,长足大竹象幼虫主要有7种消化酶.长足大竹象幼虫的消化酶活性大小排列顺序为: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蛋白酶;在40~55℃、pH值7.4~8.5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  相似文献   
3.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H5亚型禽流感高产疫苗株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了鹅源高产禽流感病毒的6条内部基因片段,近期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以及N3亚型参考毒株的神经氨酸酶基因,分别构建了8个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载体,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出了全部基因都源于禽源的重组流感病毒疫苗株rH5N3。通过对血凝素蛋白HA1和HA2连接肽处的5个碱性氨基酸(R-R-R-K-K)基因缺失与修饰,从而消除了病毒基因的毒力相关序列,拯救的rH5N3疫苗株对鸡和鸡胚均无致病性,病毒在鸡胚尿囊液和细胞培养上清的HA效价得到极大提高,分别为12048和1512。制备的禽流感疫苗免疫动物后4~5周即可诱导产生高效价的HI抗体,鸡免疫后18周依然保持高水平的HI抗体。重组疫苗不论是对于国内早期分离的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还是近期分离的A/Goose/HLJ/QFY/04都能够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鸡攻毒后不发病、不排毒、不死亡。带有N3鉴别诊断标记禽流感疫苗株的研制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天山雪莲叶片低温诱导的EST文库中获得了1个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基因(LEA)cDNA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1个468bp编码155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NCBI保守域预测此蛋白属于LEA_2家族,命名为SiLEA1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北柴胡的LEA-2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iLEA14表达量在低温、盐和干旱胁迫条件下迅速升高。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iLEA14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导入烟草,测定并分析转基因植株在冷冻和盐胁迫处理下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SiLEA14基因在烟草中的过量表达提高了烟草的抗冻和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CO_2浓度升高水平下水稻光合作用对光强变化的响应,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对照(CK,背景大气),CK+40μmol·mol-1(T1)和CK+200μmol·mol-1(T2)两个CO_2浓度升高水平,各设4个OTC作为重复。测定了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不同光强水平下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氮含量等,并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模拟确定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T1处理的Pn仅在拔节孕穗期和乳熟期的低光强(PAR=400μmol·m-2·s-1)下略高于CK,在其他光强水平下与CK无显著差异,饱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Pn max)在3个生育期均与CK无显著差异;不同光强下T2处理的Pn和Pn max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比CK高34%~40%,在乳熟期与CK无显著差异;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1有降低叶片氮含量的趋势,但叶片尺度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且随着光照的增强而进一步提升;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1有利于提升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表观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6.
GGB是抗旱负调控基因。为了获得拟南芥ggb突变体材料,构建了以拟南芥U6启动子驱动GGB sgRNA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将构建好的编辑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对转基因后代GGB基因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在靶位点处有缺失4个碱基和增加1个T碱基的2种突变体产生。分别对野生型拟南芥和上述2种ggb突变体进行半定量RT PCR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材料中几乎检测不到GGB基因表达,说明获得了GGB基因敲除突变体。对野生型和ggb突变体叶片失水率、耐旱表型及单株种子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拟南芥GGB基因突变后,叶片失水率显著减少,抗旱性明显增强,而单株种子量却并没有改变。研究表明,GGB是一种理想的作物分子育种的候选靶基因,获得的突变体为今后从农作物中克隆的GGB同源基因进行功能互补验证提供了有用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同步辐射光源(尤其是目前快速发展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技术的进步,可用于实验的辐射通量越来越高,实验样品(特别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样品)受到的辐照损伤也越来越严重。在全球现有的同步辐射装置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溶液专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实验站的光子通量基本上都在1013cps量级。在如此高的通量下,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溶液样品在实验测量中受到的辐照损伤极其严重。如果没有有效的辐照防护措施,蛋白质溶液样品在毫秒级辐照时间内便会辐照损伤,导致不能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辐照损伤严重制约了SAXS实验技术在蛋白质溶液样品方面的应用。因而,认识蛋白质溶液样品辐照损伤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判断标准,以及有效降低辐照损伤程度、延缓辐照损伤产生时间的方法,对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溶液的散射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简要概述生物大分子溶液样品辐照损伤产生机理、影响因素、辐照剂量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同步辐射SAXS实验中辐照损伤的判断标准和防护措施。此外,本文还对比了各种防护措施的优缺点,讨论了在建HEPS新光源中SAXS束线可用的散射数据采集时间,指出辐照损伤防护剂是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不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同期62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TI参数,血清NSE和Lp-PLA2水平。脑梗死组出院90d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TI参数联合血清NSE、Lp-PLA2诊断脑梗死和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脑梗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SE、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FA值、ADC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NSE、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联合FA值、ADC值、NSE和Lp-PLA2诊断脑梗死以及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74,均高于各因素单独诊断和预测。结论:脑梗死DTI参数FA值、ADC值降低,血清NSE、Lp-PLA2水平增高,联合DTI参数和血清NSE、Lp-PLA2检测在脑梗死诊断和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补钾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对1,5-脱水葡糖苷(1,5-anhydroglucitol,1,5-AG)、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acid,β-HB)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2019年所收治的12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胰岛素不同剂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6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补钾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联合小剂量胰岛素,对照组患儿联合大剂量胰岛素,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对1,5-AG、β-HB影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糖、1,5-AG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糖及1,5-AG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β-HB、白介素6(interleukin,IL-6)、IL-1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治疗后β-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治疗后IL-6、IL-1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补钾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良好,可改善患儿炎症反应,促使临床症状改善,升高1,5-AG,降低β-HB,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全面评估患儿病情,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胰岛素剂量,保证患儿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一种检测成本低、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能自我采样获得临床诊断结果的新型诊断技术。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病情监控与疫情防控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核酸适配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多种靶标的分子探针,具有易合成、批间差异小、易实现信号放大等突出优势,是生物医学传感器中重要的分子识别元件。本文概述了核酸适配体探针的现有筛选方法和进展,总结了核酸适配体POCT传感器信号放大策略,着重介绍了各类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POCT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核酸适配体POCT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