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及三联活菌胶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4例肝硬化伴SBP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50例健康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B组及A组,B组采用三联活菌胶囊治疗,A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肠道菌群种类和多样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诺卡氏菌科、盐单胞菌科、肠杆菌科、链球菌科、韦荣球菌科丰度均高于对照组,拟杆菌科、普雷沃菌科、毛螺菌科均低于对照组,OTUs、Chao、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菌群种类、OTUs、Chao、Shannon指数是影响肝硬化伴SBP患者疾病发展的影响因素,以上差异均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Chao和Shanno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是影响肝硬化伴SBP患者疾病发展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三联活菌胶囊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辅肌动蛋白1(α-actinin1)基因对母牛产犊数的影响,以鲁西单胎牛,鲁西双胎牛,南阳牛,晋南牛,荷斯坦牛,三河牛和延边牛为研究对象,以α-actinin1为影响产犊数的候选基因,分别扩增418 bp和505 bp 2个片段,采用直接测序,RFLP-RsaⅠ和RFLP-Apa Ⅰ方法检测α-actinin1基因的多态性,并将其与产犊数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在内含子15 第227 nt处的碱基发生G→A突变,和内含子10第3 124 nt处发生A→G突变,使其产生酶切多态.对2个酶切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χ2检验表明:在G227A位点,除了鲁西单胎牛外,其他群体都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在A3 124G位点,除了鲁西双胎牛外,其余群体都已经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SAS 9.0的最小二乘拟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A3 124G位点的AG基因型的产犊数的最小二乘均数极显著(P<0.01)高于基因型AA;而单倍型组合G G的产犊数的最小二乘均数显著高(P<0.01)于其它3种单倍型组合.α-actinin1基因有可能作为产犊数性状的候选分子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3.
构建含有人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来感染dystrophin基因敲除小鼠mdx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进行基因修饰,为同种异体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移植治疗DMD疾病奠定基础。用NotⅠ酶切含microdystrophin基因的pBSK-MICRO质粒,获得microdystrophin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Shuttle-CMV-MICRO。PmeⅠ线性化重组质粒pShuttle-CMV-MICRO,去磷酸化后回收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电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通过观察293细胞病变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方法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然后将病毒上清转染DMD模型鼠mdx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RT-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成功构建了含有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5.58×1012vp/mL。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microdystrophin蛋白在mdx小鼠MSCs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成功转染到mdx MSCs内表达为下一步用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的mdx MSCs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治疗DMD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含有人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来感染dystrophin基因敲除小鼠mdx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进行基因修饰,为同种异体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移植治疗DMD疾病奠定基础。用NotⅠ酶切含microdystrophin基因的pBSK-MICRO质粒,获得microdystrophin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Shuttle-CMV-MICRO。PmeⅠ线性化重组质粒pShuttle-CMV-MICRO,去磷酸化后回收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电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通过观察293细胞病变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方法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然后将病毒上清转染DMD模型鼠mdx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RT-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成功构建了含有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5·58×1012vp/mL。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microdystrophin蛋白在mdx小鼠MSCs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成功转染到mdxMSCs内表达为下一步用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的mdxMSCs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治疗DMD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构建含有人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来感染dystrophin基因敲除小鼠mdx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进行基因修饰,为同种异体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移植治疗DMD疾病奠定基础。用NotⅠ酶切含microdystrophin基因的pBSK-MICRO质粒,获得microdystrophin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Shuttle-CMV-MICRO。PmeⅠ线性化重组质粒pShuttle-CMV-MICRO,去磷酸化后回收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电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通过观察293细胞病变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方法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然后将病毒上清转染DMD模型鼠mdx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RT-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成功构建了含有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5.58×1012vp/mL。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microdystrophin蛋白在mdx小鼠MSCs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成功转染到mdx MSCs内表达为下一步用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的mdx MSCs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治疗DMD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运用Cochranc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纳入所有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检出5个RCT,其中3个(454例)符合纳入标准,三项研究随访时间为3-57个月。Meta分析结果显示:1)抑郁改善情况:3项研究随访结束后,应用量表进行评分,普拉克索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率明显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3,95%CI(0.48,0.83),P<0.001];2)UPDRS评分变化:2项研究在治疗末应用UPDRS进行评分,UPDRSⅢ和Ⅱ相对于基线评分,普拉克索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与普拉克索组相比,对照组中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研究的病例增多,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RR=0.48,95%CI(0.34,0.69),p<0.0001]。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普拉克索能够改善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病人的抑郁症状,并减轻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但因研究样本局限性,尚需进行大样本长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究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在不同年龄和泌香期与非泌香期香腺的组织结构变化,为深入研究林麝香腺发育和麝香分泌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收集6只雄性林麝的香腺组织,包括泌香期2岁龄林麝1例,非泌香期6月龄、2岁龄、4岁龄、6岁龄和8岁龄林麝各1例,采用大体解剖、石蜡切片及常规H.E染色技术,对香腺的形态、组织特征及腺泡直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林麝香腺位于腹部阴囊与腹脐之间,与阴囊的距离约为4.5 cm。根据功能,香腺可划分为香囊部和腺体部。负责分泌麝香液的腺体组织为肉眼可见的白色颗粒,嵌入腺体部肌层深处并环绕香囊颈分布。6月龄林麝香腺已具有成熟腺体结构,但腺上皮仍处于休止状态;成年林麝香腺的腺泡则增大且数量增多。成年林麝泌香期腺泡被挤压成团状分布,上皮游离面破碎不整,腺泡腔内含有大量明显的颗粒状分泌物与细胞碎屑混合堆积;非泌香期腺泡直径显著大于泌香期(P < 0.01),2岁林麝腺泡表现为紧密排列的椭球形,而4岁及以上的腺泡则呈不规则团状分布,腔内可见颗粒物,且4岁、6岁和8岁的腺泡直径无显著差异(P > 0.05)。林麝香腺组织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泌香能力与生长阶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关联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CRISPR/Cas9)技术是近5年来在生物基因改造中应用最广泛的新型编辑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多位点打靶以及脱靶效应可预测等优点,正在成为不同生物体中设计基因组的有力工具。表观遗传的不断发展对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提出挑战,包括DNA中碱基和组蛋白的修饰、非编码RNA对基因组和染色质结构的调节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CRISPR/Cas9系统的改造可以对表观基因组进行修饰。对CRISPR/Cas9系统在表观基因组中进行修饰的应用进行概述,讨论了定向修饰基因组存在的问题,以期为CRISPR/Cas9系统在基因组编辑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分泌麝香而闻名。麝香是雄性林麝的香腺分泌的特殊物质。由于过度猎杀取香、栖息地破碎等原因,野生林麝的数量急剧下降至濒危。自195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人工养殖林麝,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林麝营养需要、饲料加工与饲养管理、遗传特征与选育、繁殖、泌香机理与取香等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方面研究进展不大,所以,林麝种群扩繁速度低,种群规模不大,麝香产量不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林麝香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麝香的分泌形成过程、利用分子标记研究麝香的分泌、性激素基因与林麝麝香分泌的关系、林麝泌香相关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林麝泌香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