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软骨硬鳞鱼类之一, 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的第二性征。为了解人工养殖下鲟性腺发育的分子特征, 研究以人工养殖2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为研究对象, 对其精巢与卵巢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 雌雄性腺中共有19690个差异表达基因转录本, 其中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包括转录因子Dmrt1、Sox9、Foxl2等和生长转化因子Amh、Bmp15、Gdf9等。另外, 通过差异表达基因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了4条与卵巢发育相关的通路, 分别为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卵巢类固醇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其中, 卵巢类固醇合成通路中1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暗示了2龄施氏鲟限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 但精巢中雄激素的合成未受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鲟性腺分化和发育机制以及今后在mRNA表达水平上鉴定鲟性别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下中华鲟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998—2004年(除2002年外)间从葛洲坝下产卵场捕获的57尾(雌36尾,雄21尾)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为材料,研究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中华鲟雌鲟体长240~320cm,体质量140~432kg,年龄15~30龄;雄鲟体长153~284cm,体质量70~244kg,年龄12~26龄.雌鲟催产率93·1%,雄鲟催产率100%.卵子可明显分为7种颜色;绝对怀卵量为20~59万粒,平均35·8万粒;相对怀卵量820~3020粒·kg-1,平均1590粒·kg-1.精液明显分为4种颜色;绝对采精量1000~5952ml,平均2597·8ml;相对采精量1·25~31·24ml·kg-1,平均13·3ml·kg-1.多年人工催产受精率平均达到63·7%,孵化率达到48·1%,6年共孵化出苗476·2万尾,保证了人工繁殖放流的实施.资料对比显示,中华鲟繁殖群体自然繁殖力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3.
自然产卵场是维持物种延续最关键的栖息地,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栖息地状况和生境特征尚缺乏详细的定量研究。以青海湖入湖河流泉吉河为例,在平水期采用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测的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自然产卵场分布及生境状况进行调查,确定其产卵场生境特征参数,建立基于无人机遥测识别产卵场的方法并进行复核验证。结果表明:泉吉河河道形态可分为弯曲型、分汊型和顺直型等三种典型河型,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弯曲型和分汊型河道中,分汊型河道几乎100%都有产卵场分布,弯曲型河道有70%为产卵场;产卵场河道平均长度(135.13±61.13) m,平均宽度(30.01±17.51) m,平均曲折度1.09±0.07;平均面积(4586.6±4201.61) m2;产卵场常位于缓水浅滩处,平均水深(0.19±0.10) m (范围:0.03-0.44m),平均流速(0.24±0.20) m/s (范围:0.01-0.81m/s),河床质为含有沙粒的卵石(粒径:163-256mm)底质。河道形态、沙洲分布、水深特征等特征参数可作为无人机遥测识别产卵场的判断条件,并实现验证成功。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整个流域的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现状评估及保护对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需求条件进行定量研究, 实验结合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原位生境调查,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构建产卵环境诱发野生亲鱼自然繁殖, 解答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环境需求。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发生与水温、水深、流速、光照及底质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卵石河床质较细砂等底质环境可显著提升自然交配诱导率及繁殖效果; 在合适的底质条件下, 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适宜条件: 水深为0.15—0.2 m、流速为0.2—0.4 m/s、水温为10.8—14.3℃; 15D﹕9L比例的光周期有利于促进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发生。在人工模拟环境中, 水深≥0.45 m、流速≥0.8 m/s、温度≥17℃或≤6℃、全光照等环境中未观测到自然繁殖活动的发生, 这些被认为是其自然繁殖环境的限制条件。研究阐明了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野生亲鱼自发产卵繁殖的环境需求, 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技术, 为自然产卵场生境调查评估、改进人工繁育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中华倒刺鲃幼鱼[平均体长(12.3±0.6)cm,平均体重(41.8±3.6)g]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茜素红S溶液(ARS)浸泡24h后肝脏、脑和鳃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AR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除脑组织GSH-Px随着ARS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外,肝脏、鳃和脑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被诱导而高浓度受抑制的规律,与ARS浓度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关系。肝脏、鳃、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浓度分别是300、300和400 mg/L。除鳃部MDA含量随着茜素红S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外,脑和肝脏组织的丙二醛含量随着ARS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根据试验的结果,推荐120-200 mg/L为ARS染色标记中华倒刺鲃幼鱼(体长10 cm)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6.
秦岭细鳞鲑栖息地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的栖息地环境选择偏好,对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5个样点进行了鱼类采样和生境测量。共采集到130尾秦岭细鳞鲑样本,样点的平均分布密度为(0.10±0.07)尾/m,两个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的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与秦岭细鳞鲑密度分布呈正相关的因子依次为坡度、跌水区密度、海拔、粗糙度、遮蔽度、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流速,与密度呈负相关的环境因子依次为河宽、水深和溶氧。冗余性分析(RDA)筛选了坡度、粗糙度、遮蔽度、海拔和跌水区5个关键环境因子。基于关键环境因子的实测值建立了栖息地适合度曲线,秦岭细鳞鲑分布的最适坡度范围为5%-10%,海拔分布范围为1500-2000 m,粗糙度范围0.3-0.4;跌水区密度范围12-18个/100 m,遮蔽度在0.5以上。  相似文献   
7.
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鱼类,近几十年来资源量急剧下降,陕西和四川等地历史分布区已多年未见其踪迹,濒临灭绝。2013年在汉江上游陕西省太白县太白河发现了19尾成体样本。本次发现是该物种在太白河消失15年后的再次发现,也是近30多年来该物种在分布区范围内同时被发现成体数量最大的一次。本次发现对川陕哲罗鲑资源保护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海洋馆长期驯养的40尾不同年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自发游泳速度和呼吸频率逐尾监测,比较性腺发育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发育至Ⅱ期末至Ⅲ期)9尾的行为变化,为中华鲟安全驯养和健康评价建立依据。40尾个体均≥3龄,其中,3龄个体全长(122±12)cm,体重(8±2)kg(n=8),30龄以上的个体全长(335±8)cm,体重(220±15)kg(n=4)。所有40尾被测中华鲟的平均游泳速度(44.46±5.62)cm/s(范围30~60 cm/s),不同年龄组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频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下降(P0.05),接近性成熟年龄(17龄)后多处于10~20次/min,低龄组(3~7龄)多处于30~40次/min。性腺进入快速发育阶段个体的游泳速度与呼吸频率显著升高,平均增幅分别达到50%和60%。结果表明,可以按照年龄及发育阶段对中华鲟的游泳速度和呼吸频率分别制定参数值,为健康判断提供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9.
钱庆鹏  于广海  杜浩  江彬  李天明 《蛇志》2010,22(1):38-39
目的总结分析导尿困难的原因及处理过程,探讨提高导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2009年1~12月我院泌尿专科门诊、急诊、住院及会诊共有导尿困难200例,不包括急诊尿道外伤导尿。插管遵循步骤为改进技术尿道注入石蜡油,换尿管,用超细管,尿管内撑金属芯及对因治疗。统计导尿困难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结果导尿困难者插管困难占179例,水囊注水困难6例,是否置管成功难以确认15例。插管困难原因包括包茎包皮口小7例,尿道外口萎缩3例,尿道外口肿瘤堵塞1例,尿道外口小4例,尿道细3例,尿道狭窄6例,导尿致尿道损伤2例,前列腺部及膜部梗阻146例,膀胱颈梗阻4例,膀胱内受阻3例。经提高技术、注入润滑油、换管等插管成功86%(154/179),使用辅助工具插管成功10.6%(19/179),需手术导尿3.4%(6/179)。结论导尿困难不但是插管困难,还有判断确认的问题。插管困难大多见于后尿道,技术不娴熟或润滑不足是主要原因,前列腺增生并不构成主要困难。了解病情,遵循适当的顺序及方法能提高导尿的成功率,导尿困难需行手术者极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北京海洋馆养殖的40尾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介于4—30龄以上, 包括野生、子一代和子二代共7个龄组)外周血细胞组成、大小、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以下六类细胞。形态结果: 红细胞卵圆形, 胞质内可见少量线粒体; 淋巴细胞多圆形, 有明显伪足样或指状胞凸, 核质比大, 可明显分为大淋巴和小淋巴; 嗜中性粒细胞核型多样, 胞质细胞器丰富, 含有大小不等的特殊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多为规则圆形, 表面大量细小指状突起, 胞质细胞器丰富, 含有大量个体较大的嗜酸性颗粒; 单核细胞变形现象多, 胞质内大量空泡, 核型多样; 血栓细胞形状多样, 胞质内大量小的空泡, 散布或成团出现, 常见直接分裂现象。各类血细胞从大到小依次为: 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红细胞、血栓细胞和小淋巴细胞, 各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周血红细胞总数(RBC)平均为(5.56±1.19)×108/mL, 18龄和11龄与其他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白细胞总数(WBC)平均为(16.53±4.94)×106/mL, 18龄与4龄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分别与其他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血栓细胞总数(15.53±15.82)×106/mL。白细胞分类计数(DLC)中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5.26±3.95)%、(77.74±11.73)%、(9.40±7.98)%、(1.90±2.06)%、(5.50±4.00)%, >30龄和4龄间显著差异, 且分别与其他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认为中华鲟血细胞进化地位低, 免疫系统为淋巴细胞系为主, 主要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结果对中华鲟的健康评价与保育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