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种简单实用、毒副作用小的哺乳动物皮张鞣制技术.哺乳动物的皮张的鞣制主要由4步完成:盐化、腌制、鞣制、涂油.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其他月份;5月和6月雄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6月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7月雄性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8月.7月和8月,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第2胎幼体.高原鼠兔家群内5月成体性比显著高于7月和8月.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冬季漫长、食物匮乏以及繁殖季节极短等条件下,调整家群结构,提高繁殖成功率,使其种群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3.
2014年5月25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湿地公园用采集了7只蛙类标本,经形态学特征比较,鉴定为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自Mocquard首次报道百余年之后,采到标本,证实了青海省确有该蛙分布。本文对其特征和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荒漠猫的脊椎由7枚颈椎、13枚胸椎、6枚腰椎、3枚愈合骶椎和20枚尾椎组成.简要描述了荒漠猫各个部分脊椎的特点,并与家猫的脊椎进行了比较.描述了荒漠猫的管状骨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气候及食物是驱动植食性小哺乳动物肠道菌群产生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因素。然而,此类研究很少涉及肠道丰富及稀有微生物类群。本文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象,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探讨丰富及稀有肠道微生物类群的结构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功能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丰富类群对菌群主要门和功能的季节性变异贡献大于稀有类群,稀有类群对菌群OTU和alpha多样性的变异贡献大于丰富类群。丰富类群和稀有类群的香农指数均在冬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丰富类群的ACE指数在秋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而稀有类群的ACE指数则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丰富类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冬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但在稀有类群中,夏季和秋季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丰富类群中氨基酸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而在稀有类群中,其相对丰度在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气温、降水量和植被中的营养物质与肠道菌群中丰富类群和稀有类群的变化均显著相关,环境变量对丰富类群和稀有类群变化的总解释率分别为18%(气温:3%;降水:4%;植被营养成分:10%;联合:1%)和9%(气温:1%;降水:2%;植被营养成分:5%;联合:1%)。以上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中的丰富和稀有类群具有不同的分布模式和季节性特征,二者对整体菌群变异的贡献存在差异,环境因素更多地影响丰富类群,反映了肠道微生物不同类群对季节变化响应的非一致性。本研究增进了我们对哺乳动物肠道菌群季节性变化过程及环境适应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21日于青海省西宁市红十字医院外科大楼三楼内捕获蝙蝠一只,经鉴定为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inensis Peters, 1880,是青海省的新纪录,现报道如下.东方蝙蝠又称东亚蝙蝠,英文名Asian particolored bat,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蝙蝠属Vespertilio.我们采集到的标本为雄性,体重7.88 g,体长60.02 mm,尾长38.56 mm,耳长10.80mm,后足长10.03 mm,胫骨长17.02 mm,前臂长43.08 mm.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一种修复与翻新大中型鸟类标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拆标本;2.皮张回软、清洗;3.皮张修复缝合;4.涂抹防腐剂;5.支撑架制作与固定;6.填充与缝合;7.整形与标本固定.皮张回软时,利用药液浸泡可使皮张保持弹性,保证翻新后皮张仍保持完好形态.珍珠棉水果网作为填充物,既环保又可免招虫蛀,亦能使做出的标本形态更加逼真.  相似文献   
8.
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及湿度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文靖  张堰铭 《兽类学报》2006,26(4):331-337
为探讨高原鼠兔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本研究于2005年8月,采用灼烧和烘干法,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栖息及被灭杀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栖息地区,0~5cm及6~1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和湿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被灭杀地区;11~30cm土壤层,二者无显著的差异;31~5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而土壤湿度则无显著差异。说明,高原鼠兔活动可增加高寒草甸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湿度,进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9.
野牦牛和家牦牛粪便菌群与短链脂肪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链脂肪酸(SCFA)是反刍动物吸收饲草、饲料中营养物质的重要形式。肠道菌群能够降解食物生成SCFA并影响其比例。本文通过16S rDNA测序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测定了野牦牛(Bos mutus)和家牦牛(Bos grunniens)粪便菌群组成及SCFA含量,通过比较分析两种牦牛肠道菌群与SCFA的关系,筛选出野牦牛肠道中与SCFA高浓度有正相关关系的菌群。结果显示,野牦牛粪便菌群主要的门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66.4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6.00%)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48%),主要的科有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55.18%)、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8.75%)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7.57%),家牦牛的菌群结构和组成与野牦牛相似。野牦牛粪便中SCFA以乙酸和丙酸为主,乙酸、丙酸、异丁酸、正丁酸和正戊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家牦牛(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野牦牛粪便菌群中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普雷沃氏菌科(Paraprevotell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韦荣球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与SCFA具有较强相关性(r>0.4),而家牦牛仅有弱相关性(r<0.3)。说明牦牛后肠道具有丰富的能够促进SCFA生成的益生菌群,进而提高食物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性动态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特征,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的5~8月,在青海省玛沁县,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多边形面积法对其家群巢区和核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高原鼠兔巢区和核域面积存在显著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面积显著大于幼体,但二者核域面积却无显著差异;7月份,成体与第1胎幼体巢区及核域面积均显著大于第2胎.5、6月份雄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7、8月份,6、7月份雌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5月和8月份.巢区及核域面积均与家群个体数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季节和家群结构均可对高原鼠兔空间领域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