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价人面果叶子、根部、果实提取物体外抗糖尿病活性,相应测定了其石油醚提取物(PFr.)、乙酸乙酯提取物(EFr.)、正丁醇提取物(BFr.)、水提取物(WFr.)的α-葡萄糖苷酶与α-淀粉酶抑制活性,以及HepG2细胞的促葡萄糖消耗能力。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17.81±1.09μg/mL)、叶子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18.60±1.56μg/mL)、根部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14.05±0.24μg/mL)、根部正丁醇提取物(IC50=13.01±0.38μg/mL)显示了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acarbose IC50200μg/mL)。而根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提取物在600μg/mL的浓度下就显示了90%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1.5 mg/mL的浓度下显示了90%的α-淀粉酶抑制率。在促葡萄糖消耗试验中,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在浓度为7.5~30 mg/mL时显示了很好的促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P0.001),叶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根部正丁醇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促葡萄糖消耗率达到了3.08、3.12、1.93,仅次于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3.91)。此次研究为人面果抗糖尿病活性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婧  栾军波  刘树生 《昆虫知识》2008,45(3):347-352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复合种是热带、亚热带及相邻温带地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中的B型烟粉虱在近20年来随观赏植物的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扩散,并在许多入侵地迅速取代本地的土著烟粉虱,通过直接取食植物汁液、传播植物双生病毒等方式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在B型烟粉虱入侵生物学研究方面,作者课题组研究发现,至少有两个主要机制导致或促进了B型烟粉虱的广泛入侵及其所伴随的双生病毒流行:(1)入侵烟粉虱与土著烟粉虱之间的"非对称交配互作";(2)入侵烟粉虱与所传双生病毒之间的间接互惠共生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B型烟粉虱成功入侵的行为和生态机制,并为进一步探讨烟粉虱的入侵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田间,该虫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本试验在光周期L∶D=16∶8条件下,系统调查了不同温度(20、25和28℃)对大猿叶虫非滞育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每雌平均日产卵量在28℃最大(51.24±2.90)粒,显著高于25℃和20℃的(39.57±2.86)粒和(31.53±2.02)粒,但由于28℃下的产卵持续时间明显短,导致了总产卵量在这3种温度间没有显著差异;28℃下的卵孵化率低于20℃和25℃,但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虫寿命逐渐缩短,20℃与28℃间的雌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20℃与25℃,28℃的雄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在20、25、28℃下,均有30%的个体经历一段时间繁殖后进入滞育,其滞育前的产卵持续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总产卵量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是十字花科上的重要害虫,一生能多次交配。本试验在25℃,光周期L∶D=12∶12条件下观察了大猿叶虫成虫连续7d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1)每日平均交配(5.67±0.26)次,最高可达11次,不同日龄间的交配次数存在显著差异。(2)平均每日用于交配的时间为(238±10)min,占总时间的33.5%,最长可达493min,占总时间的68.5%,不同日龄间的交配时间有极显著差异。(3)交配持续时间最短8min,最长达289min,平均为(48±2)min;同一日内,随着交配次数增加,交配持续时间逐渐缩短;不同日龄间的交配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4)相邻两次交配之间的间隔时间最短5min,最长300min,平均交配间隔(75±3)min;交配间隔时间随日龄的增加而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甘肃、新疆、内蒙苹果蠹蛾成虫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2005年至2010年,本研究在甘肃、新疆及内蒙古的不同区县选取了16个果园,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其中的苹果蠹蛾成虫发生规律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西北地区每年发生2.5个世代;在正常气候条件下,3个成虫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但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果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化学防治、迷向防治等防治措施对苹果蠹蛾成虫捕获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生活史研究为主的监测并不适合在上述果园中开展。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未对苹果蠹蛾的季节动态进行准确的预测,需要对苹果蠹蛾除成虫外的其他虫态的季节性变化进行详细研究,并建议选择3个以上的果园进行监测,综合各个果园的监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王锦蛇Elaphe carinate体内检取曼氏裂头蚴Spirometra mansoni,口服法以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10 min、20 min、30 min、1 h、2 h、4 h、6 h、24 h、7 d、14 d分别处死一组小鼠(3只小鼠/组),观察裂头蚴在小鼠体内的移行及分布。发现小鼠经口服感染裂头蚴后,裂头蚴最早于10 min穿透胃肠壁;感染后20 min,腹腔内已见穿过肠壁的裂头蚴;感染后10 min至6 h,裂头蚴主要见于胃肠腔、胃肠壁和腹腔内;感染24 h,有少数的裂头蚴移行至小鼠皮下;感染7 d后,大多数的裂头蚴移行至皮下组织,从颈部、躯干及头部皮下组织检获的裂头蚴数分别为7条、6条和1条;脑、心脏、肝脏、肾脏及肺等器官未见裂头蚴寄生。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裂头蚴经胃肠壁进入腹腔,随后移行至身体的组织器官内寄生,其中以皮下组织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Nd:YAG1064nm激光治疗机、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60例,病甲共125个.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Nd:YAG1064nm激光治疗;B组予以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组均于第8周、第16周、第24周时随访,随访时予以真菌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A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78.9%、52.6%、52.6%,B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80.9%、66.2%、67.6%.A、B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肯定,且元不良反应.在轻中度甲真菌病患者中,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以芋头淀粉为原料,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阳离子醚化剂,制备一种阳离子型芋头淀粉絮凝剂,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作为一种絮凝剂对水中直接紫N(C.I.Direct Violet 1)和分散艳蓝E-4R(C.I.Disperse Blue 56)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所制备淀粉絮凝剂投加量为0.6 g/L和1.8 g/L时,分别对直接紫N和分散艳蓝E-4R达到吸附平衡,脱色率均在90%以上。阳离子型芋头淀粉絮凝剂对直接紫N和分散艳蓝E-4R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均是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热反应,其中对直接紫N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对分散艳蓝E-4R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
实蝇是重要的蔬菜瓜果害虫。本文重点概述入侵中国实蝇的寄主植物、原产地、首次发现时间、入侵地、国内外分布和入侵扩散途径,全面整理重要检疫性实蝇的全球分布和入侵情况,同时根据全球重要检疫性实蝇的分布情况为警惕和预防实蝇入侵我国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指出,领土相邻是实蝇入侵我国的重要条件:入侵中国的实蝇原产地是中国的邻国日本、印度和泰国,最早发现地是中国的沿海和沿边地区,分别为中国台湾、广西、云南和新疆吐鲁番。寄主植物的种类数量与实蝇的分布范围正相关:橘小实蝇和瓜实蝇是多食性昆虫,分别危害305和61种植物,分别在全球83和58个国家均有发生。枣实蝇、蜜柑大实蝇和黑颜面实蝇是寡食性昆虫,只危害同属植物,仅入侵原产地周边的些许国家。随着国际瓜果贸易交流频繁,全球重要的检疫实蝇由原产地国家逐渐向周边国家扩散,其中油橄榄实蝇、桃果实蝇、埃塞尔比亚寡鬓实蝇、黑樱桃实蝇和苹果实蝇已经入侵至我国周边国家,需要警惕和预防其从沿边省份入侵我国。加强检疫和管理是防治实蝇入侵和扩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需要中国的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对世界上重大检疫实蝇的入侵风险评估、防控对策、分子鉴定和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不育昆虫释放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防治方法,使用转基因得到不育雄蛾具有比传统辐射方法更多的优点。转基因技术通过使用基于piggyBac等转座子的质粒载体,并插入显性条件致死基因以培育遗传性别品系,同时插入荧光蛋白等标记基因来显示转基因的效果;在人工控制的发育条件,建立成熟的稳定苹果蠹蛾品系,用以最终的田间释放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