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我国长管蚜亚科9新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文中所用量度单位为毫米。刺菜超瘤蚜Hyperomyzus sinilactucae Zhang,新种(图1) 本种与莴苣超瘤蚜H.lactucae(L.)相近。但本种有翅蚜背中大斑透明部分较少(lactucae,较多);尾片淡色(lactucae,稍深色);触角Ⅲ-Ⅴ次生感觉圈61-94,19-32,7-8(lactucae,38-62,8-20,0-10)个;触角Ⅲ-Ⅵ长度比例:100,58,60,19+103(lactucae,100,67,46,16+115)。  相似文献   
2.
绵蚜科二新种(同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为害树木的绵蚜科(Pemphigidae)二新种。新种全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文中所用量度单位为毫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我国长斑蚜属Tinocallis Matsumura 11种,其中包括6新种;并记述中华彩斑蚜Sinotherioaphis pterothorax zhang et zhong,新属新种。文中所用量度单位为毫米。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云南扁蚜科二新种记述(同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种头部有1对尖锐的头角,尾片及尾板末端圆,与 Ceratoglyhina bambusae van derGoot近似,但触角3节,Ⅰ—Ⅲ长度比例:26,23,100 10(bambusae,4或5节);喙长几乎达到中足基节(后者,前足);胸部及腹部各节无成列的缘蜡片。 数据:毛数:头角各2—3,头背6;前胸14,腹部节Ⅰ—Ⅶ 12—16,有时18,Ⅷ 12: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取食相同植物不同部位和营不同虫瘿的蚜虫是否存在形态适应,论文以取食杨属Populus植物的10种蚜虫为研究对象,基于蚜虫喙末端、各足跗节和爪的形态测量数据,对122个克隆的形态变异通过一般的统计描述、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s analysis,CVA)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蚜虫克隆间形态特征存在分异,与不同的虫瘿类型和取食部位相关。3个典型变量分析明显地区分了形成虫瘿和不形成虫瘿的蚜虫克隆,在叶片上形成真虫瘿和伪虫瘿的克隆以及不产生虫瘿的克隆,并形成明显的克隆簇。而用于分析的形态学特征,如喙末端、跗节和爪的测量值,其一般统计描述的差异也支持这些区分。蚜虫自然种群不同克隆簇的区分很好地对应了不同的取食部位和不同的虫瘿类型,且各簇的形态特征体现了各自的特点,表明了蚜虫对杨属植物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形态适应。同时,也初步讨论了不同蚜虫克隆簇形态适应产生的原因。并建议在基于形态特征探讨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进行传统分类时,必须考虑昆虫形态特征的适应性;在深入研究昆虫与寄主植物相互之间关系时,需要将各种形态特征综合考虑并关注其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椴斑蚜属研究(同翅目,蚜科,角斑蚜亚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国椴斑蚜属Tiliaphis Takahashi已知2种,朝鲜椴斑蚜Tiliaphis coreanus Quednau,1979和小椴斑蚜T.shinae(Shinji,1924)(中国新纪录)。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各种提供了观察标本、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等信息新纪录种提供了详细的形态记述和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中国毛蚜亚科Chaitophorinae1新纪录属——朗伯毛蚜属Lambersaphis Narzikulov,1961和1新纪录种——杨朗伯毛蚜Lambersaphis pruinosae(Narzikulov,1954)。该蚜虫在中国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石河子市,国外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文中记述了杨朗伯毛蚜无翅孤雌蚜的形态特征、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绘制了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棉蚜在棉田中为害程度的轻重是随着棉蚜发生的数量而变化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棉蚜发生规律,需要统计棉蚜在大田中每年消长的情况。我们前後在1936,1948,1949,1952及1953五年的棉花生长季节中曾在北京做了调查统计,并且在1953年在山西省解县和陕西省长安县也做了观察。现在把这些材料用曲线表示出来,同时在图表中加上当年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雨量各线,以便研究它们对  相似文献   
9.
山西两种小麦红蜘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在山西解县农村工作中,我们参加了群众性的防治小麦红蜘蛛工作。为了把防治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对小麦两种红蜘蛛[Penthaleus sp.及Petrobia latens(Müller)]~*作了一些初步的观察,并应用这些观察到的习性作了些防治试验,再把这些防治方法提供给当地农民群众,经过实践中的改进,把原有的防治方法又提高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一、饲养昆虫的目的饲养昆虫主要是为了观察昆虫的生活史及其习性。在防治害虫时需要彻底了解昆虫一生的发育变化,掌握它们的生活规律,寻找其中弱点,使在防治上可加以利用。饲养昆虫也可使人能明了它们的发生季节,根据观察材料,预测害虫发生的时期,有时又因要进行各种试验研究,必须饲养大批昆虫,作为试验材料。此外在饲育过程中保留昆虫一生中各发育阶段的完整标本,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材料。这种经过饲养而得到的标本,在平常采集时是不易得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