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论DG指数的性质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密度-类群指数(DG指数)是为研究复杂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而创建的, 其理论基础是土壤动物群落中各类群互不干扰和互利的关系大于互相竞争的关系, 因而公式中各类群是互相独立、互不影响的.DG指数自1990年建立以来, 经作者及同行学者在不同地带、不同生态系统和不同级别的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中运用, 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能真实地反映群落的多样性状况,显示出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用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探讨DG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预期效果, 结果显示, 当群落间种数差和均匀度(J)差为正负相反的数值时, Shannon-Wiener指数与DG指数不一致.文中还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概念、性质及指数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认为土壤动物群落在客观上不存在均匀的数量分布, 把"均匀度"看作是多样性的重要指标是不适宜的.DG指数虽然没有直接包含许多信息, 但能在广泛的情况下经得起检验, 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缅阴虫属(Burmoniscus)是我国长江以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重要的陆栖等足类。本文对我国该属的种类组成和分布做了总结和分析,并对该属的代表种类——眼斑缅阴虫(B.ocellatus)的栖息地、食性、食量及繁殖季节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综述。  相似文献   
3.
Rattus rattus slandeni的食性资料是在小良人工阔叶混交林中通过200个鼠箱观察残留食物的方法收集到的。屋顶鼠摄食植物39种,主要为果实、种子部分,并大量捕食金龟子、蝉和蝗虫等昆虫,偶尔捕食小脊椎动物。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残食的总出现率相近,5—10月以动物性食物为主,11—4月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该鼠搬运和遗弃果实、种子的行为,有助于植物种类的传布,大量捕食害虫,有利于该系统的生态平衡,故对其益害问题应作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大络新妇是广东电白县人工阔叶混交林中的优势种。8月间产卵,孵出的幼蛛留在卵袋中越冬。翌年3月幼蛛离散。7月成熟交配。捕食对象随季节而改变。网上常有锥腹蛛寄食。大络新妇国内罕见,文内作了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5.
两种陆栖等足类的种群及其分解落叶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固定路线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并用落叶饲养,测定食性、食量,以探讨潮虫、鼠妇在广东小良人工阔叶混交林中分解落叶的作用。结果:(1)潮虫Philoscia sp.喜湿,主要分布于低湿、荫蔽处;鼠妇Armadillo sp.耐干旱,主要分布在较高爽处。(2)两种虫的种群数量高峰均在6月份。潮虫繁殖期延长到雨季之后,鼠妇则在雨季高峰前结束。(3)对未经沤化过的落叶多选食薄且质软的。鼠妇在25℃时摄食量最大,为117.1±12.4毫克/克体重·天;潮虫在20℃时食量最大,为251.2±7.3毫克/克体重·天。 通过种群年生物量变化及不同温度下的摄食量等因素来推算林中等足类的年分解落叶量:在荫蔽潮湿的林下,其分解量最大,占凋落物的自然消耗量的11.4%。  相似文献   
6.
蚯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大型土壤动物之一,其种类组成、种群大小及群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的土壤状况.常用的蚯蚓采样方法如手挖、电击法、福尔马林法、芥末法、异硫氰酸丙烯酯法存在很多差异,各方法都存在一定缺点.本研究应用茶枯溶液进行蚯蚓采样,操作简便易行.试验结果表明,茶枯法在荷木林、马占林、马尾松林的单位面积所驱赶出的蚯蚓个体数依次为62.1、70.3、96.2 number m-2,各林区采样效率依次为80.1%、70.9%、75.8%;3林区平均个体数采样效率为75.3%.除内栖类蚯蚓西土寒宪蚓外,其他蚯蚓种均能完全被驱赶采样;未能采样蚯蚓大部分为西土寒宪蚓幼体;在进入干季11月份采样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密度—类群指数(DG指数)是为研究复杂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而创建的, 其理论基础是土壤动物群落中各类群互不干扰和互利的关系大于互相竞争的关系, 因而公式中各类群是互相独立、互不影响的。DG指数自1990年建立以来, 经作者及同行学者在不同地带、不同生态系统和不同级别的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中运用, 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能真实地反映群落的多样性状况, 显示出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用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探讨DG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预期效果, 结果显示, 当群落间种数差和均匀度(J)差为正负相反的数值时, Shannon-Wiener指数与DG指数不一致。文中还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概念、性质及指数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认为土壤动物群落在客观上不存在均匀的数量分布, 把“均匀度”看作是多样性的重要指标是不适宜的。DG指数虽然没有直接包含许多信息, 但能在广泛的情况下经得起检验, 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蚯蚓生态毒理试验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蚯蚓是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之一。近年来,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广泛应用于污染土壤的质量评价,其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日趋完善。本文从个体、种群、群落和"模式"生态系统4个水平上,综述了蚯蚓毒理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介绍了急性试验、慢性试验、污染物复合试验、蚯蚓种间及与其它物种的比较试验,并从形态变化、生理观测和病理观察方面概括了试验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水平上各毒性试验的优缺点,并指出了结合多种试验进行土壤质量生态评价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良人工阔叶混交林中白蚁对枯枝落叶的消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崇惠  陈茂乾 《生态学报》1990,10(2):173-176
  相似文献   
10.
范志勤  廖崇惠 《生态学报》1982,2(4):362-362
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农牧业以及保健事业上的害鼠之一。冬眠是该鼠的重要特征。黄鼠每年仅生殖一次,因而冬眠期间黄鼠存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它们数量的多少和危害的程度。我们就温度对黄鼠冬眠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寻求影响黄鼠冬眠后成活的种种因素,为种群动态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