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几种有蹄类动物的食物重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测定了可可西里地区的藏野驴、藏羚、藏原羚、野牦牛,以及家牦牛和藏羊在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食物构成.用Schoener's Index计算了这些同域分布动物种间的食物重叠度.结果表明,藏野驴分别与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63.0%、48.4%和24.1%,在冷季的重叠度为别为71.6%、42.0%和11.4%;藏羚羊与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52.0%和33.4%,其在冷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50.3%和29.3%;野牦牛与藏原羚在冷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13.1%和15.9%.在可可西里地区吲域分布野牛有蹄类动物种间,藏原羚与其他有蹄类动物食物重叠较少,而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之间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重叠,且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反映了这些动物之间复杂的竞争和共存关系.此外,家牦牛和藏羊均与这些野生有蹄类动物存在高度的食物重叠.  相似文献   
2.
青海门源地区大(狂鸟)和雕鸮的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的6~8月份,在青海门源地区收集了大(狂鸟)和雕鸮的吐弃块(pellets)和残留食物(food remains),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检鉴定、研究分析.大(狂鸟)食物中共有736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28只、高原鼠兔139只、甘肃鼠兔142只、田鼠科动物422只、雀形目鸟类4只、香鼬1只;各猎物对大(狂鸟)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4.26%、40.79%、17.39%、26.99%、0.22%、0.35%.雕鸮食物中共有330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17只、高原鼠兔77只、甘肃鼠兔44只、田鼠科动物183只、雀形目鸟类2只、红脚鹬2只、高原兔5只;各猎物对雕鸮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1.83%、30.87%、7.36%、16.00%、0.15%、0.62%、33.17%.雕鸮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与大(狂鸟)的食物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生态位高度重叠,但是它们捕食同种猎物的比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3.
甘肃鼠兔贮草越冬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草甸、灌丛和弃耕地3种类型栖息地共27个甘肃鼠兔草堆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个草堆干重在23.8—984.2g之间,平均184.2g,总计含有26种双子叶植物和一些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分析显示,草堆大小(食物重量)与栖息地植被类型无关。在贮存干草堆时,甘肃鼠兔对不同植物成分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其中,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别占总重量的8.06%和84.61%,与它们各自在栖息地中的生物量百分比51.76%和39.57%形成鲜明对照。甘肃鼠兔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受栖息地植被类型的影响,但最喜食的几种植物却基本不变,它们是美丽风毛菊、棘豆、麻花艽、禾草、线叶龙胆。人工去除栖息地中的干草堆后,甘肃鼠兔种群越冬存活率从对照样地的51.84%下降到21.33%,表明草堆食物对其成功越冬有一定正效应。野外观察证实,甘肃鼠兔的鸣声不及同域分布的高原鼠兔发达,但前具有贮存食物越冬的习性,而后却不贮存越冬食物,此结果不支持“鼠兔类动物建立草堆的行为与鸣声行为平行发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根田鼠对不同类型栖息地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对不同类型栖息地的利用强度,于2002-2003年的7-9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采用样方法测定了4种类型栖息地(人工耕作地、真草甸、沼泽化草甸、金露梅灌丛)中的3个根田鼠活动强度变量(跑道长度、跑道分叉数、洞口数)。除了跑道长度和跑道分叉数在真草甸和沼泽化草甸问差异不显著外,3活动强度变量在不同类型栖息地间均差异显著,而且变化趋势一致;根田鼠对4类栖息地的利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金露梅灌丛、沼泽化草甸、真草甸、人工耕作地。整体上根田鼠表现为偏好利用食物资源丰富、没有竞争性啮齿类栖息、较为郁闭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5.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在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收集藏羚羊的新鲜粪样各33份和55份.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藏羚羊的食物构成及其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藏羚羊粪便中镜检到的可识别植物碎片为15科24种(属)植物,其食物谱构成主要包括禾本科、豆科、菊科、柽柳科及玄参科植物;禾本科是藏羚羊全年的主要食物,它在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为60.5%;莎草科、豆科、菊科、柽柳科及玄参科植物是藏羚羊全年都取食的主要食物,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7%、9.2%、6.4%、4.9%及0.9%.藏羚羊在冷季和暖季的食物构成有显著变化,莎草科和柽柳科在冷季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7.7%和0.8%,而禾本科、豆科和玄参科在冷季所占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70.4%、12.6%和2.4%.  相似文献   
6.
爱羚:第一只家养成功的藏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藏羚 (Pantholopshodgson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 ,隶属于偶蹄目牛科山羊亚科藏羚属[1~ 4 ] ,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交界处的高寒荒漠化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地区 ,海拔一般在 4 10 0~ 5 5 0 0m之间 ,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国际社会对藏羚羊的保护高度关注 ,但由于缺乏对该物种的科学认识 ,保护措施只能以反盗猎和打击藏羚羊绒及其制品的走私贸易为主[4 ] 。我们在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下 ,开展了藏羚羊种群生物学及保护措施的研究 ,并…  相似文献   
7.
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7~9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根田鼠栖息地利用强度变量(一定面积内的跑道长度、跑道分叉数、洞口数)与12个栖息地特征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显影响跑道长度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围栏、灌丛间距和双子叶植物生物量;显影响跑道分又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和围栏;显影响洞口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围栏。对影响利用强度变量的因素进行综合生态学分析表明,在小生境尺度上,研究期间影响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捕食风险和种间竞争,食物资源和土壤硬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海门源地区大鵟和雕鸮的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2002年的6-8月份,在青海门源地区收集了大鵟和雕鸮的吐弃块(pellets)和残留食物(food remains),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检鉴定、研究分析。大鵟食物中共有736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28只、高原鼠兔139只、甘肃鼠兔142只、田鼠科动物422只、雀形目鸟类4只、香鼬1只;各猎物对大鵟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4.26%、40.79%、17.39%、26.99%、0.22%、0.35%。雕鸮食物中共有330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17只、高原鼠兔77只、甘肃鼠兔44只、田鼠科动物183只、雀形目鸟类2只、红脚鹬2只、高原兔5只;各猎物对雕鸮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1.83%、30.87%、7.36%、16.00%、0.15%、0.62%、33.17%。雕鸮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与大鵟的食物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生态位高度重叠,但是它们捕食同种猎物的比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鸬鹚繁殖成功率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3—8月对青海湖西山鸬鹚岛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不同繁殖阶段的成功率做了初步观察。鸬鹚卵的窝卵数为3.47枚,孵化率为37.9%,雏鸟成活率为61.1%,繁殖成功率为23.2%。孵化期的前3d,鸬鹚巢的损失率高达36.1%;育雏期前10d雏鸟损失率为25%。这些数据可看作鸬鹚种群-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动态监测的起始数据之一,可在未来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