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云南轮马热泉下游淤泥中筛选得到了一株产耐热普鲁兰酶菌株LM14-2.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判定为Anoxybacillus sp.LM14-2.该菌株发酵上清液中有耐热普鲁兰酶积累,其反应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70℃.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完整的普鲁兰酶编码基因(HQ660582),经序列相似性进一步分析,确定该蛋白与Ⅰ型普鲁兰酶保守区b相吻合.通常的普鲁兰酶在高温下很快失活,难以满足淀粉加工,洗涤剂等相关工业的需求,而该新型的耐热普鲁兰醇的作用温度广泛,热稳定性较好,65℃保温55 h后达到其半衰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姜楠  刘晓光  潘皎  王雅洁  朱旭东 《微生物学报》2009,49(11):1459-1464
摘要:【目的】新型隐球酵母是人类条件致病真菌,主要感染免疫缺陷患者。该酵母最显著的特征是细胞外包被主要的致病因子-多糖荚膜,其调控机制复杂。本文研究旨在阐述编码铜依赖转录因子的CUF1基因对其荚膜生物合成的负调控作用。【方法】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CUF1缺失的突变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荚膜墨汁染色的显微观察、细胞聚沉试验以及荚膜定量分析。【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Δcuf1突变株产生的菌落更粘,显微镜下亦可明显观察到荚膜更厚。同样数量的细胞,突变株聚沉平衡后体积更大。此外,荚膜粗提物定量称重分析也证明突  相似文献   
3.
目的:肝脏脱细胞支架(decellularized liver bioscaffold,DLB)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具有良好前景,但对DLB的免疫原性尚未见探讨.本研究利用不同方案制备大鼠DLB,检测支架成分和体内重塑反应,为制备出低免疫原性的DLB提供改进依据.方法:选取文献报道的三种方案(分别以SDS,Triton X-100和NP-40为主要洗脱成分),制备F344大鼠DLB,进行HE和Masson染色,检测DLB中DNA、氨基葡聚糖(GAG)以及羟脯氨酸(HYP)含量;再将DLB埋植于C57BL/6小鼠的背部皮下,于术后第3、7和14天取出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三种方案均成功制备出符合脱细胞标准的大鼠DLB;形态学结果提示TritonX-100和NP-40方案较SDS方案能更好地保护肝脏超微结构;成分检测结果发现NP-40方案去除DNA的能力显著强于SDS和Triton X-100方案(P<0.05),而对GAG含量的洗脱作用最弱(P<0.05);异种体内埋置实验提示NP-40方案制备的DLB引起的免疫反应强度明显弱于SDS和Triton X-100方案,体内重塑结局评分显著高于SDS和Triton X-100方案.结论:与SDS和TritonX-100方案相比,NP-40方案能更有效地去除肝脏DNA,较好地保留GAG,诱导移植受体对DLB的良性重塑反应,为进一步的体内研究提供更优化的支架.  相似文献   
4.
R-环是由一个RNA:DNA杂交体和一条单链状态的DNA分子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其中,RNA:DNA杂交体的形成起因于基因转录所合成的RNA分子不能与模板分开,或RNA分子重新与一段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杂交。在基因转录过程中,当转录泡遇到富含G碱基的非模板链区或位于某些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三核苷酸卫星DNA时,转录泡后方累积的负超螺旋可促进R环形成。同时,新生RNA分子未被及时加工、成熟或未被快速转运到细胞质等因素也会催生R环。研究表明,细胞拥有多种管理R环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R环的形成和处理已经形成的R环,以尽量避免R环对DNA复制、基因突变和同源重组产生不利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了R-环的形成机制及R环对DNA复制、基因突变和同源重组的影响,并针对R-环诱导的DNA复制在某些三核苷酸重复扩增有关的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拟南芥下胚轴伸长与向光性的分子调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楠  王超  潘建伟 《植物生理学报》2014,(10):1435-1444
下胚轴快速伸长和向光性是高等植物进行固着生活的重要适应性机制,是子叶钻出土层进行光形态发生和光合作用的必要前提。拟南芥下胚轴因其简单的生理形态结构和特异的生理功能而成为剖析植物细胞伸长和向性生长的理想模式系统。本文主要介绍光和植物激素调控拟南芥下胚轴伸长和向光性弯曲的生理基础、遗传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理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以农业废料花生壳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配方,筛选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及培养料.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m(花生壳):m(马铃薯)=3:1的配方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4.53 mm/d,长势最旺盛;原种及栽培种培养料按m(棉籽壳):m(花生壳)=1:1的配方菌丝生长最快而健壮,生长速度可达5.43 mm/d.因此,在花...  相似文献   
7.
[目的]新型隐球酵母是人类条件致病真菌,主要感染免疫缺陷患者.该酵母最显著的特征是细胞外包被着多糖荚膜,这一重要致病因子的调控机制复杂.本文研究旨在阐述编码铜依赖转录因子的CUF1基因对其荚膜生物合成的负调控作用.[方法]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CUF1缺失的突变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荚膜墨汁染色的显微观察、细胞聚沉试验以及荚膜定量分析.[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uf1突变株产生的菌落更粘,显微镜下亦可明显观察到荚膜更厚.同样数量的细胞,突变株聚沉平衡后体积更大.此外,荚膜粗提物定量称重分析也证明突变株产生了更多的荚膜.并且外源铁可以回复△cuf1突变株荚膜过量产生的表型.[结论]铜应答转录因子1(Cuf1)对荚膜的生物合成具有负调控作用.Cuf1可能通过铁的高亲和吸收途径调控铁吸收而实现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表观遗传学和基于表观遗传机制的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过程中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及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学改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相关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而且,更有助于探寻基于表观遗传机制的有效治疗手段。在阐释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的基础上,对疾病过程中异常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及相关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限制因子。近年来,随着全球氮沉降的迅速增加,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磷及磷酸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整合分析方法,分析了草地的氮添加量、氮源种类、持续时间和土层深度等对土壤pH、全磷(TP)含量、有效磷(AP)含量、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pH与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氮添加降低了土壤pH、TP含量和AlP活性,提高了土壤AcP活性,但对土壤AP含量无显著影响。从氮添加量来看,土壤pH、AlP显著降低在氮添加>5 g·m-2·a-1条件下即可发生;高水平氮添加(>10 g·m-2·a-1)导致AcP活性显著提高;土壤TP、AP含量显著降低仅发生在氮添加量为5~10 g·m-2·a-1条件下。硝酸铵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TP含量,提高了AcP活性;尿素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和AlP活性。在所有添加量下,当试验持续时间为3~10年时,土壤TP含量、AlP活性显著降低;持续时间大于3年时,土壤pH显著降低;>10年时,AcP活性显著提高。0~10 cm土层的AP含量显著升高,TP含量和AlP活性显著降低;大于10 cm土层中AP含量显著降低。土壤pH与土壤AcP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氮添加引起的土壤pH改变可能是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刘庆  王多  姜冬梅  姜楠  王蒙 《菌物学报》2020,39(10):1866-1873
互隔交链孢是一种重要的能产生交链孢酚(AOH)等真菌毒素的植物病原菌。精油是重要的抑制病原菌侵染的挥发性植物提取物,其活性组分包括柠檬醛等。本研究表明柠檬醛可高效地抑制互隔交链孢的生长和AOH毒素的产生。柠檬醛熏蒸能够引起互隔交链孢菌丝断裂影响其延伸,而对其分生孢子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柠檬醛能够引起互隔交链孢活性氧生成的紊乱,这可能是导致AOH显著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柠檬醛能高效抑制互隔交链孢生长和产毒,因此其可作为传统熏蒸剂的潜在替代品,以防控互隔交链孢引起的病害以及毒素污染。柠檬醛抑制互隔交链孢生长产毒的研究为其开发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