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子石(一名蝙蝠石),学名三叶虫,是寒武纪的节肢动物.远在距今约五亿年前,三叶虫就衍生在大海之中,其家族之庞大、数量之多,是当时海洋生物之冠(约占60%),成了海国霸主.自奥陶纪以后,三叶虫逐渐衰落,二叠纪灭绝,无情的大自然遂将它们变成了化石.岩石中的三叶虫化石,不仅是研究生物  相似文献   
2.
对废水淤泥的厌氧消化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模型控制方法。多变量控制系统的操作变量为供热量和进水量.被控变量为消化温度和消化污泥排出浓度。证明了控制算法的收敛性。讨论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证实了非模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无需对象的模型.为复杂生化过程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损伤(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SLE)是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神经系统发生损害后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多发于年轻女性,患病率极高,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形成和降解之间的稳态失衡,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从血脑屏障、脑血管病变、血清和脑脊液、细胞因子、炎症反应的发生以及补体系统等方面对NPSLE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分析了NETs形成在NPSLE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广东省一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5'端非编码区(5'NCR)302bp的cDNA片段,经补齐和提纯后插入pUC19质粒,获得的重组体pUN进行序列测定。将pUN的目的基因亚克隆进体外转录载体pSPORTI多克隆位点的EooRI和PstI切点之间,所得重组体pSN线性化后由T_7RNA多聚酶及SP6RNA多聚酶引导体外转录反应,产物经凝胶电泳及特异引物RT-PCR,证实SP6引导的是正义RNA,T7合成的是反义RNA,其大小分别力429bp和362bp。并证实所得RNA力HCV5'NCRcDNA转录而来。获得的HCV5'NCRcDNA和RNA在常规逆转录和PCR步骤中用于设立有效的模板对照,对消除假用性及评估试剂有重要意义。同时,HCV5'NCR体外转录载体的构建可用于制各RNA探针和反义RNA,改进后还可作为定量PCR的竞争性模板。  相似文献   
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以下简称Y.E.C)所致人类疾病已有许多国家报道,但该菌直接从人体分离的阳性率甚低,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从动物体内分  相似文献   
7.
雁北地区,中部丘陵起伏,婀娜多姿;两侧山峦迭嶂,雄伟壮丽。源远流长的桑干河水,白浪滔滔,滚滚东去,它切过的宽阔谷地,构成一马平川,广袤、肥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先辈,自古以来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并且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无论是十万年前的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遗址,还是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考古工作者从中发掘出了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旧石器和古人类遗骸,尤其是那些打制技术精巧、造型美观的细小石器,简直使人爱不  相似文献   
8.
下奥莫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属东非大裂谷东支的一部分。奥莫河纵贯该盆地,并自北向南流入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原称卢多尔夫湖)。下奥莫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出露较好,自1967年以来已有许多重要发现,其中包括人科化石及大批哺乳动物化石等。这些发现引起了许多地层、古生物和古人类工作者的注意。这一盆地的地层从1973年起才进行比较详细的工作。根据K.W.布特阶的划分,自下而上为: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生理中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酮类(flavonoids)是植物中分布相当广泛的一种天然色素,均具有黄烷核(2-苯基-苯并吡喃,Ⅰ)的结构。其中,黄酮醇(Ⅱ)和花色素(Ⅲ)两个类型和植生关系较密切。可能因黄酮类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植物中黄酮类在叶和花中累积浓度较高,并且是除绿色外的一切植物颜色的组成成分(见表1)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与深海沉积物的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前言第四纪以来,全球性冰川的进退、气候的波动、海岸线的变迁,已由许多方面的证据所阐明。晚更新世的大理冰期(即相当欧洲的玉木冰期;北美的威斯康辛冰期)在中国北方地区得到明显的反映。大理冰期持续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从75,000年前开始,至10,000年前结束,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各洲先后也有不同。据研究,这次冰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两个高峰阶段和一个小峰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大约距今60,000年前;第二次高峰出现在距今15,000年至12,000年前;一个小峰约在35,000年前。当冰期处于高峰阶段的时候,气温显著下降,沿海和部分大陆架暴露,海面降低;在亚间冰期和间冰期,气候骤然迴升,海面升高,华北东部地区发生海浸。国内外许多单位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所作的古温度测定和对古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并结合陆相地层中孢子花粉的资料,认为冰期的高峰阶段,地球表面的气温至少比今降低6—8℃;而小峰阶段的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