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萨哈林瓢虫Coccinella sachalinenis Ohta是1928年日本的Ohta在他的著作中首次记戳,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萨哈林岛。著者在甘肃送鉴的标本中,发现此种标本1头,在中国为新记录。下面为本种特征的重新记载: 体长4.1mm,体宽3.0mm。虫体卵圆形,扁平拱起。黄褐色额斑小形,外侧几与复眼内缘相接,亦不与黑褐色复眼内突相接。口器及触角黑褐色。前胸背板前角的黄斑近于三角形,前胸背板缘折的外上方有一细窄黄条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皮蝽科Piesmatidae简记(半翅目、异翅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蝽科Piesmatidae是半翅目中的一个小科,已知约三十余种,主要分布于全北区,也有少数分布于东洋区和非洲区。本科种类的特征是身体背面具特大的网状刻点,头侧叶发达,通常伸出于头中叶的前方;眼及触角之间呈刺状突起,有单眼;触角四节,第三节细长,第四节纺锤形,端半部被半直立长毛;喙四节,伸达或超过前足基节。前胸背板具二条,三条或五条纵脊;有前胸侧板窝。附节二节,具爪垫。本科与长蝽科接近,但头、前胸背板及足的构造不同。它和网蝽科种类的外形颇相似,但小盾片外露,前翅  相似文献   
3.
在整理中国的盘瓢虫属Lemnia Mulsant 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种。本文记述该属中国的种类及4个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兼食瓢虫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ursch(1964)将Verania Mulsant(1850)和Alesia Mulsant(1850)两属均列为Micraspis Chevrolat(1835)的异名。Iablokoff-Khnzorian(1979,1982)支持了Fursch(1964)的观点。分布于我国的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Fabricius)过去曾鉴定为Verania discolor(Fabricius),现应隶于Micraspis属。目前已知分布于我国的兼食瓢虫属有四种,其中有一个新种,一个新纪录种。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黑中齿瓢虫——中国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种系Crotch1874年首次发现于苏联西伯利亚,Sasaji 1971年记载日本有分布。1985年7—8月内蒙呼红花尔基林业局韩铁国同志在林场调查时,采得雌虫一头。经鉴定系此种,在我国是首次纪录,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大型,体长7.5毫米,宽5.6毫米, 卵图形,背面圆鼓。头及复眼黑色,触角、口器及复眼内凹褐色或黑褐色。前胸背板黑色,两侧具一宽而长的黄斑,前缘具一甚细的黄褐色边,侧缘后半的窄隆边呈黑色。小盾片黑色。鞘翅亦黑色,具浅黄褐色斑纹。每鞘翅各具一卵圆形班,位在小盾片两侧,其前缘紧接鞘翅基缘,另有四条纵斑;内纵斑较窄,位在鞘缝外侧,自全鞘翅长的前1/12处开始直延伸达翅端;中间的纵斑最宽,起始处同前翅,但至翅中部斜向内并于翅全长的2/3处与前一  相似文献   
6.
突角瓢虫属Asemiadalia Barovskiji,1928隶于瓢虫亚科、长足瓢虫族。模式种是A.heydeni Weise。Iablokoff-Khnzorian(1979)把Asemiadalia列为Hippodamia属的亚属、笔者鉴于雄虫外生殖器构造的不同仍视其为独立的属。根据文献纪录,我国已知有三种。现经整理国内收藏的标本,发现两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中国素菌瓢虫属简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菌瓢虫属Illeis隶属于瓢虫科、瓢虫亚科、食菌瓢虫族、主要取食作物、果树等白粉病的菌丝及孢子,可抑制白粉病的发展,但也可传佈孢子。过去一些学者错误鉴定我国的素菌瓢虫属仅有素鞘瓢虫Illeis cincta(Fabricius)一种,但笔者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的整理,发现我国共有四种(其中一种为国内新纪录),并不包括素鞘瓢虫(该种仅产于印度及斯里兰卡)。本文就我国素菌瓢虫属各种的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提供一  相似文献   
8.
三色花瓢虫Amida tricolor(Harold)由于鞘翅上有红、黄及黑三种颜色构成的斑纹,美丽似花而得名。 此种分布在日本,为稀有种。在我国为初次记录的种,1984.V.20笔者首先在广西、宁明陇瑞自然保护区采到1,继而1984.Ⅵ.5,在广西关川又采得1。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中型,体长4.3—4.5毫米,体宽3.2—3.4毫米。卵圆形,密披金黄色绒毛。背面黄褐至红褐色。复眼灰绿或灰黑色。前胸背板具3个黑斑,中央1个纵条形,较大,两侧各有1个小形圆斑。或3个斑均消失。每鞘翅具黑、黄两种颜色的斑纹,3个黑斑纵行排列:前面的一个位在肩角,椭圆形,前缘接近鞘翅基缘,但永不伸达翅的基缘;中间的一个位在鞘翅1/2以后,较大,常为U形,后面的一个位于翅端,最小,近方形。两个黄斑成横带形:前面一个位在翅中部之前,另一个位在中、后部两个黑斑之间,每个黄斑外缘与鞘翅外缘接近,但内缘却不接近鞘缝,前、后缘均与黑斑边缘紧接。腹面中央红褐色,外围黄褐色。足亦黄褐色。头部及前胸背板刻点深而密,  相似文献   
9.
经希立 《昆虫学报》1989,32(1):83-84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在云南省广南县革郎及胭脂厂等村相继发现严重为害八角树的八角冠网蝽,该虫是傜族八角产区威胁性的害虫,为害面积两千余亩,就可造成经济损失20多万元。标本由云南省林科所广南油茶研究站提供,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粒眼瓢虫属Sumnius是红瓢虫亚科中的一个小属,世界已知仅五种,即Sumniusvestitus(Mulsant,1850)[=renardi Weise,1892;haematica Gorham,1894],印度,尼泊尔;S.cardoni Weise,1892,中国(四川、云南),印度;S.yunnanus Mader,1955,中国(云南);S,notivestis(Mulsant,1853)印度;及S.bimaculatus Miyatake,1980,马来西亚。分布于我国的两种皆为介壳虫的天敌。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多年来收集的标本,记述我国三个新种,并列出种类检索表。 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