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曦  张慧  王宇祥  王守志  程博涵  李辉 《遗传》2012,(10):102-109
为探讨鸡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etinoblastoma1,RB1)多态性对体重性状的影响,文章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为实验材料,采用MALDI-TOF-MS、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和个体基因型分析,共获得27个SNP位点的基因型数据。采用滑动窗口法构建单倍型,进而利用单位点和单倍型分别与鸡体重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合单位点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确定了RB1基因上4个显著影响1周龄体重的SNP位点,2个显著影响1、3周龄体重的SNP位点。研究结果表明RB1基因是影响鸡早期体重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DNA和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最为重要的两类生物大分子,两者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在整个基因组表达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了解生命活动基本过程的分子基础。为此,从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概述及其作用形式入手,对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DNase I足迹法(DNase I footprinting)、酵母单杂交技术(Y1H)以及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 IP)的原理、优缺点、优化方法及其最新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VLDL双向选择肉鸡群SSR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秀娟  乔宪凤  李辉  王宇祥  唐志权 《遗传》2002,24(2):149-151
对初步进行VLDL双向选择的三个世代高、低脂群肉鸡进行SSR指纹分析,评定各基因座基因频率的变化,进而判断SSR标记与肉鸡肥度性状VLDL的相关关系,为低脂肉鸡的早期选育奠定基础。5个微卫星引物一个未扩增出产物,其余4个引物扩增出14个微卫星位点。各位点在高、低脂系中的基因频率经卡方检验,一世代有一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二世代两个基因座差异显著;三世代共检测到4个基因座差异显著。 Abstract:SSR fingerprints were analyzed in three generations of fat line (FL) and lean line (LL) of broiler chickens.Changes in gene frequencies of every locus were evaluated.Th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SR markers and VLDL (a trait representing fat mass of broiler),which is the basis for early selection of LL broiler,was examined.Fourteen microsatellite locus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with 4 of 5 primers used.The results of χ2 test for the gene frequencies of every locus show that one locu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eneration 1(P<0.05),two in generation 2 and 4 in generation 3.  相似文献   
4.
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的能量储存库,而且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飞速发展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深入研究脂肪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代谢紊乱发生的遗传机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蛋白质组学在脂肪组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脂肪组织的发育调控及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解偶联蛋白基因(UCP)作为影响鸡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解偶联蛋白基因是新近发现的能够增加能量的消耗,与脂肪代谢和能量调控有密切关系的一个基因,可以将其作为研究肉鸡体脂代谢的候选基因。以肉鸡和3个地方品种(北京油鸡,石岐杂,白耳鸡)以及海兰褐蛋鸡为实验材料,用2对引物对解偶联蛋白基因(UCP)的3‘非翻译区进行SNPs检测,探讨UCP基因作为影响鸡脂肪性状候原可能性。利用单链构像多态(SSCP)的方法进行SNPs的检测和基因型的判别。x^2检测表明,2对引物的突变产生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肉鸡与北京油鸡之间,白耳鸡与海兰褐蛋鸡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初步推断是因为北京油鸡属于肉用性状较突出的地方品种,推断它与现代肉鸡的遗传基础类似,而白耳鸡是偏向于蛋用的地方品种,和蛋鸡的遗传基础类似。引的2的1197处突变产生的3种基因型与肉鸡屠体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B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AB,AA基因型的个体。初步推断UCP基因为影响鸡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6.
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萤火虫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构建了鸡卵清蛋白启动子表达载体和慢病毒载体,以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表达载体为对照,转染或感染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鼠3T3-L1前脂肪细胞和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荧光和酶活性检测,旨在筛选出用于实现转基因鸡生物反应器的高效特异性表达载体。结果发现,鸡卵清蛋白启动子表达载体转染以上4种细胞后2种标记基因均有表达,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特异性,且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表明其在各细胞组中表达活性都低于CMV启动子表达载体100倍以上;慢病毒载体感染以上4种细胞后2种标记基因均有表达,在鸡输卵管上皮细胞组感染单个细胞的病毒颗粒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为20时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就可以达到CMV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基于卵清蛋白基因调控序列构建的表达载体无法实现外源基因的高效、特异性表达,而慢病毒载体在表达活性和广泛性上可以用于进行鸡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鸡PPARγ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其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鸡PPARγ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功能,文章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为实验材料,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PARγ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采用RNAi技术,在鸡原代脂肪细胞中抑制PPARγ基因的表达后,通过MTT和油红O提取比色的方法,研究鸡PPARγ基因对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利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PPARγ基因表达下调后,其他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以及与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的重要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PARγ基因在7周龄高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肌胃、脾脏、肾脏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心脏中表达量较低,在肝脏、胸肌、腿肌、十二指肠中未检测到表达信号;与高脂系相比,PPARγ基因在5和7周龄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P<0.05);PPARγ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后,鸡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分化能力减弱;同时,C/EBPα、SREBP1、A-FABP、Perilipin1、LPL、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均下降(P<0.05)。由此可见,PPARγ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肉鸡腹部脂肪的沉积有一定的关系,该基因可能是调控鸡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
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系的第 6世代肉鸡为材料 ,鸡 7周龄时测定体重和腹脂重等屠体性状。根据鸡瘦蛋白受体基因内含子 8的序列 (GenBank登陆号 :AF2 2 2 783 )设计引物 ,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多态性位点 ,用PCR SSCP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 ,建立适合的统计模型对多态性位点产生的基因型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在第 50 0和 659位碱基同时发生了T—C、G—A突变。经最小二乘分析 ,3种基因型在腹脂重和腹脂率上差异显著 (P <0 0 5) ,BB型个体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高于AB型 (P <0 0 5) ,极显著地高于AA型个体 (P <0 0 1) ;3种基因型在肝重上差异显著 (P <0 0 5) ,且AA基因型个体的肝重显著低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初步推断OB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推测可以利用这个多态位点对鸡的体脂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鸡PPA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脂肪性状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以AA肉鸡和 3个中国地方鸡品种 (石岐杂、北京油鸡、白耳鸡 )为实验材料 ,用 7对引物对PPAR α基因整个编码区用PCR SSCP方法进行了扫描 ,结果发现引物 4扩增片段上有一个C T的单碱基突变 ,使鸡群中表现出 3种基因型 (AA、AB、BB)。统计结果发现 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 ,AA肉鸡同中国地方鸡品种差异很大 ,χ2 独立性检验差异极显著 (P <0 0 1)。将AA肉鸡 3种基因型同腹脂等屠体性状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他 2种基因型相比有较高的腹脂重和腹脂率 ,同AA型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因此推测PPAR α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脂肪代谢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 ,并且能够用于对鸡脂肪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鹅PPAR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和  李辉  王宇祥 《遗传》2004,26(4):469-472
PPAR基因是近年发现的与脂类代谢有重要关联的核受体基因。本项研究参考鸡、人类、啮齿类等动物的PPAR基因序列,用RT-PCR方法首次获得了鹅PPARα和PPARγ基因的cDNA序列,2个基因CDS长度分别为1407bp和1428bp。鹅与鸡、人、鼠等5种动物PPARα基因、PPARγ基因CDS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43%、92.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8%、96.95%。进一步对包括鹅在内的17个物种PPAR基因的CD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PPAR基因不同亚型的同源性相对较低,为66.18%;PPAR基因相同亚型的同源性很高,PPARα、PPARγ和PPARβ(PPARδ)的同源性分别为84.80%、86.23%和 87.36%。这些研究结果反应了PPAR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并且不同的亚型在基因组成和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异,它将有利于对PPAR基因与鹅生长及脂类代谢关系的进一步研究。Abstract: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 belongs to a large family of nuclear receptor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lone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cDNA encoding PPAR from goose .The RT-PCR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clone the cDNA, and the lengths of cDNA encoding PPARαand PPARγwere1407bp and 1428bp respectively. The cDNAs of the two gene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dentities of CDS of PPARαand PPARγgene were 87.43% and 92.00% by homologous comparison among goose and other five species, and that were 93.38% and 96.95% in amino acid sequences. The further analysis among seventeen species including goose showed that the identities of PPAR genes were low(66.18%) among different sub-type (α、γ、β) of PPAR genes and that was high for the same sub-type of PPAR genes: PPARα、PPARγ and PPARβ(or PPARδ) were 84.80%、86.23% and 87.36%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two genes are conservative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and has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irds and mammal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will benefit the further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PAR genes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fat metabolism of go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