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6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它起于成都止于拉萨, 全长3176公里, 从海拔500多米爬升到5000多米, 一路翻山越岭,跨河穿江, 穿越了四大山脉七大水系, 翻过12处4000米以上的山口, 跨过29条江河。行走在3000米以上的路段就达1245公里, 世界上任何一条公路都不能与之比拟, 它是一条世界奇路。然而,它穿越地质最脆弱的地区, 病害缠身,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路, 为了修筑它,以每公里一条生命为代价, 为了保障运输,648个官兵献出忠魂。这条地球上最难行走的路, 带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 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在这条路上行走, 必须学会如何与自然打交道。这是一组谈话录,被访者都是川藏公路的见证人,他们的职业、身份不同,有离休将军、部队首长、地质专家、还有公路的设计者和养护者。他们从不同角度见证了一条必须存在,又不得不穿越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路。别无选择时,他们直面大自然的凶险,始终在探求人与自然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他们一方面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有所作为的精神保持道路贯通, 一方面又承认人类认识和能力的有限,在大自然的未知面前怀着审慎和谦卑的态度,尊重、顺应自然。然而,这不正是人类对地球应当报有的态度吗?或许,只有在川藏线这样极端的条件下,这两种精神才会发展到极致,并走向高度结合。川藏线的条件会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不断改善,但是它已经给人类留下如何与地球相处的有益启示。这是修建者赋予它的固有价值之外的另一个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的这块鱼化石,是地质部一个野外队采自四川重庆附近的,化石保存在灰绿色钙质细砂岩中。经著者观察应属半椎鱼科(Semionotidae)的化石,代表鳞齿鱼属(Lepidotus)的一新种。鳞齿鱼是侏罗纪时分布很广的鱼类,虽在四川等地早被野外地质工作者发现,但至今还缺少对这类鱼的记述。重庆发现的这块鱼化石虽然保存不太完好,但对今后系统地研  相似文献   
3.
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看作两者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是王世麟将军的见解,这个说法倒是很精辟。他是我们这次访问中军阶最高的。1951年参军至今,他一辈子都在跟川藏线打交道,从最初的修筑公路,到后来的负责运输后勤工作,甚至有过步行墨脱21天的经历。坐在他家精致的小院里,离休的老人,心又飞回了修路的年代。多少年的军旅生涯,养成了他讲话干脆利落的风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