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黄酮碳甙,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5,7,4′-三羟基黄酮-6-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1),5,7,4′-三羟基黄酮-8-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2),5,7,4′-三羟基黄酮-6,8-二-C-β-D-吡喃葡萄糖甙(3),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崖爬藤甙和异崖爬藤甙.  相似文献   
2.
三叶崖爬藤中的新黄酮碳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黄酮碳甙,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5,7,4′-三羟基黄酮-6-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1),5,7,4′-三羟基黄酮-8-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2),5,7,4′-三羟基黄酮-6,8-二-C-β-D-吡喃葡萄糖甙(3),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崖爬藤甙和异崖爬藤甙。  相似文献   
3.
从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nsis)的扦插苗中分离出三个紫杉烷二萜化合物1~3,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它们的化合物结构,并根据HMBC实验结果修订了化合物3中H-9,H-10和C-9,C-10的化学位移的归属。这三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加拿大红豆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编的脉冲程序,采用预饱和和自旋锁定对水峰进行双重抑制的方法,得到了 15N标记蛋白GAL4(62)的2D 1H-15N HSQC、HSQC-NOESY、HSQC-TOCSY谱,并对这几个谱在蛋白质 1H谱的归属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编的脉冲程序,采用预饱和和自旋锁定对水峰进行双重抑制的方法,得到了^15N标记蛋白GAL4(62)的2D^1H-^15NHSQC、HSQC-NOESY、HSQC-TOCSY谱,并对这几个谱在蛋白质^1H谱的归属中所到的作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山蓝色素前体是很不稳定的化合物。用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谱联用的技术,结合紫外光谱的变化,研究山蓝色素前体的分子组成及化学变化。表明山蓝色素前体分子有由2个紫蓝氨酸残基和1个氨基酚残基键合而成的片段,在室温下放置后,氨基酚结构转变为醌结构。研究结果为山蓝色素前体、山蓝色素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提供了重要数据,为山蓝色素的化学、山蓝色素形成机理的阐明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