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第Ⅶ届国际刺丝胞与海绵化石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手持长矛和盾牌的唐古柯德与其随从在单体珊瑚横切面的‘照耀与指引’下骑着毛驴下得坡来,第Ⅻ届国际刺丝胞与海绵化石大会以此为会标于1995年9月12日至15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许多地点的早第三纪地层,发现不少有管状结构的化石标本;在新疆和西藏也有类似的发现.其中,江苏北部的管状化石,经笔者的初步研究,确定为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的栖管化石(Polychaeta).鉴于这类化石,我国过去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和报道,为了引起今后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Heterophaulactis Yu是作者建立并发表于1974年的一四射珊瑚属,产自广西郁江沿岸、南宁至六景一带的泥盆纪郁江组,其时代属早埃姆斯期牙形刺kitabacus带(前dehiscens带)。对此珊瑚属再行研究,是出于:1)发表在"中国南方泥盆系的新进展"一文,是与其它门类化石共同作为划分和对比地层的化石依据,只限于中文简短描述,对化石图影的展示也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尽管此属己被收录在Hill(1981)主编的古生物专论的珊瑚分册中,也只是简短的英文描述和有限的图影,未能充分展示其骨骼演变特征;2)此属的分类位置、科的归属及与相关属的属征比较与讨论,当初均未交待,应予阐明;3)Heterophaulactis属的地理分布广,遍及滇桂两省,通过再研究,其产地已扩展至中国西北地区;其地层分布又有一定的时限性,在广西仅限于郁江组下部的石州段,时代为kitaba-cus带,其它地区也仅见于下泥盆统。文中对Heterophaulactis属的模式种,Heterophaulactis semicrassa的骨骼特征及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演变均作详细的英文描述和图影展示;与相关属比较之后,认为与本属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产于西秦岭山区下泥盆统、发表在西北区化石图册上的有些属种,其中的有些属种可以归于本属。文中还记述一新建种Heterophaulactis yujiangense sp.nov.。文章对Heterophaulactis的分类位置和科的归属也有详细比较讨论,认为它是源出自志留纪Pycnactis—Phaulactis的演化序列,应归属于Lykophyllidae Wedekind,1927科。对Miroelasmatinae Cao,1983亚科的原始定义作全面修订后,把它归为Lykophyllidae Wedekind,1927科下的一个亚科;在对化石图册及相关文献上记述的产自西秦岭区下泥盆统四射珊瑚属种的全面修订之前,暂把以下各属置于此亚科:Heterophaulactis Yu,Miroelasma Cao,Qinlingophyllum Cao,Wenxianophyllum Cao,Protaulacophy-llum Cao,Bethanyphyllum sensu Cao,Aulacophyllum sensu Cao和Aulacophyllum sensu Zhang。  相似文献   
4.
第8届国际化石刺丝胞与多孔类学术会议(8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FossilCnidariaandPorifera)于1999年9月12—16日在日本仙台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东道主日本之外,还有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印尼、俄罗斯、爱沙尼亚、挪威、瑞典、波兰、捷克、英国、比利时、奥地利、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巴西和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1位学者。这是国际刺丝胞及多孔类化石学会成立以来,首次在东亚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东道国日本有着109年研究珊瑚化石的历史,先后有60余位学者从事过…  相似文献   
5.
二十余年前,侯德封教授与已故孙健初教授在甘肃古浪石峡(Shixia)及石城子(Shichengzi)的南山系中,发现两种珊瑚化石,经已故计荣森教授(1936)鉴定,结果认为:“这两个珊瑚标本均经高度变质,保存不佳,内部构造不够清楚,因此,种名甚至属名的确定是困难的。但根据珊瑚个体的一般形状、构造及其排列等,可以与熟知和常见的一些珊瑚进行比较。它们应属于蜂巢珊瑚科(Favositidae)的Favosites sp.及Pachypora sp.,显然  相似文献   
6.
多毛纲栖管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许多地点的早第三纪地层,发现不少有管状结构的化石标本;在新疆和西藏也有类似的发现。其中,江苏北部的管状化石,经笔者的初步研究,确定为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的栖管化石(Polychaeta)。鉴于这类化石,我国过去很少有人  相似文献   
7.
云南丽江阿冷初下泥盆统四射珊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述云南丽江阿冷初剖面下泥盆统四射珊瑚17属26种,其中10新种,8未定种;自下而上划分出五个珊瑚组合,时代大致相当晚洛郝柯夫期至兹利柯夫期。根据珊瑚群的对比,认为丽江珊瑚群与我国西秦岭区早泥盆世四射珊瑚群比较接近,尤其是相当于布拉格期的几个组合更为密切,与澳大利亚东部,苏联萨彦—阿尔泰区同期的珊瑚群也比较接近,但是与我国南方东部地区同期的珊瑚群比较,差异则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江苏北部下第三系的管状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在江苏北部下第三系的分布地区,近年来,随着油田地质普查勘探事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在地表的露头上,还是在井下取出的岩芯中,都陆续发现许多管状结构的标本。其所在地层,在江苏北部过去统称阜宁群二组(简称阜二组);地质时代根据对介形虫、轮藻、孢粉的鉴定,一般认为属早第三纪的始新世。这些管状结构的标本是不是化石?如果是,  相似文献   
9.
广西中部泥盆系二塘组的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四射珊瑚,产自广西中部海相泥盆系,象州型沉积序列中的一个新建的地层单位——二塘组(俞昌民等,1978)。这个小型珊瑚群包含的属种数目不多,但是它们在广西武宣及象州地区范围内产出的层位稳定,是识别二塘组的化石标志之一,对确定广西象州型泥盆系的生物地层层序,划分泥盆纪地层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于认识中国南方泥盆纪四射珊瑚群的性质及其进化的过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广西桂林晚泥盆世法门期葵盘石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古生代海相化石门类中,对葵盘石类的研究尚处于薄弱环节.除奥陶纪葵盘石类(receptaculitid)过去见有零星报道和描述外,其它地质时代的尚属空白.receptaculitid 一名这里试译作葵盘石类.我国过去的古生物学教科书上曾称它们为托盘海绵或盘海绵等(南京大学地质系,1980,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