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在哮喘缓解期阶梯治疗中,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作用的相关性,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加准确、简便的进行自我监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方法:选择我院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78例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要求每日早、晚监测PEF,并记录到哮喘日记上。每月哮喘专病门诊复诊一次,了解PEF值、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PEFpred%个人预计值80%为哮喘控制,PEFpred%个人预计值80%为哮喘未控制,同时进行ACT问卷,计算得分,20分为哮喘未控制;20~25分为哮喘控制。结果:ACT评分20~25分组与ACT评分20分组PEFpr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Fpred%个人预计值80%组与PEFpred%个人预计值80%组A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评分与PEF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P0.001。结论:在哮喘缓解期阶梯治疗中,ATC评分与P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没有条件或不能监测PEF的哮喘患者可以用ACT评分作为评估哮喘控制的指标,指导阶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专病门诊在哮喘规范化治疗和管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初诊患者84例,复诊患者96例,合计180例。由经过培训的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哮喘患者在疾病控制、管理和用药,以及对该病的认知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比较初诊患者和复诊患者在哮喘的控制情况、管理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对哮喘的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哮喘控制方面,初诊和复诊患者在过去一年中的急诊就医比例(40.5%vs 21.9%)、住院比例(14.3%vs 10.4%)、需要使用急救药物比例(66.7%vs 29.2%),初诊患者均较复诊患者高,其中需要急诊就医和需要急救药物这两方面初诊与复诊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住院比例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和复诊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分别为15.46±5.2,20.23±5.12(P0.01)。根据评分,初诊和复诊患者达到哮喘完全控制的比例为(5.4%vs 28.6%)、良好控制的比例为(14.3%vs 47.8%),未控制的比例为(80.3%vs 23.6%),复诊患者均明显高于初诊患者(P0.01)。2.哮喘管理方面,初诊和复诊患者在过去一年内测定过肺功能的比例为(20.2%vs 93.7%)、初诊患者无人使用峰流速仪,复诊患者的比例为17.8%,复诊患者均明显高于初诊患者,两者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此外,复诊患者3月内至少一次随访的比例明显高于初诊患者,15.3%的初诊患者3月内前往呼吸科门诊至少就诊一次,而复诊患者则为64.2%(P0.05)。3.哮喘治疗方面,仅48.9%的初诊患者使用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而复诊患者中使用的比例高达91.7%(P0.01)。4.哮喘认知方面,认为哮喘是气道炎症性疾病,初诊与复诊比例(19%vs91.7%),ICS是长期控制药物初诊与复诊比例(38.1%vs 92.7%),两者相比有着显著性差异(P0.0001),在对哮喘疾病的认知方面复诊患者明显优于初诊患者。结论:复诊患者无论在哮喘的控制、管理和用药方面,还是对疾病的认知方面均明显优于初诊患者,这提示哮喘专病门诊的设立有利于对哮喘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有必要加强对呼吸科医师哮喘知识的再培训,推广哮喘专病门诊,同时有必要加强对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GER)性咳嗽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3例X线胸片、组胺激发试验、鼻部检查正常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并利用症状相关性概率(SAP)来分析咳嗽与反流的相关性.对Demeester总积分≥14.72,和(或)咳嗽与反流SAP≥75%者进行为期12周的抗反流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23例诊断为GER性咳嗽,并给予抗反流治疗,完成疗程后,有12例患者咳嗽完全消失,咳嗽与反流的SAP(上电极为0.80±0.18,下电极为0.87±0.11)显著高于另11例对抗反流治疗反应较差或无效的患者(上电极为0.39±0.27,下电极为0.48±0.31;P<0.05).结论:GER是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原因.24 h食管pH监测结合症状相关性分析有助于GER性咳嗽的诊断,抗反流治疗对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用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的160例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仅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营养支持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营养状况、血气指标、免疫指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较照组显著升高(P0.05)。此外,观察组的PO_2高于对照组,PCO_2较对照组降低,且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