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 要】 目的 从土壤筛选所得1株芽孢杆菌并对该菌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Gen Bank登录号为: JN609382)。结果 形态学观察:菌落呈圆形,白色微黄,中央凸起,半透明,长时间培养容易形成褶皱;革兰染色为阳性;芽孢中生,周生鞭毛,细长且多。生理生化特征:参照《常见细菌手册》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其中接触酶反应、V-P测定、卵磷脂以及革兰染色呈阳性;能够利用D-葡萄糖、D-木糖、D-甘露醇产酸,并能使淀粉水解;不能利用丙酸盐,不能形成吲哚,不能水解酪氨酸,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特征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在Gen Bank上经过BLAT分析,其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最高(99%)。结论 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化疗损伤性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左归丸含药血清,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使用磷酰胺氮芥造模分组后给药。CCK-8法测定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卵巢自噬启动因子Beclin-1、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B)、自噬受体蛋白p62、凋亡蛋白Bax、Caspase3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10%左归丸含药血清对于细胞存活的挽救率最高。Beclin-1、LC3B、Bax、Caspase3在磷酰胺氮芥作用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中,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有高表达(P<0.05),10%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下调上述蛋白质在模型组中的表达(P<0.05);然而受体蛋白p62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10%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上调模型组p62的表达(P<0.05)。此外,在颗粒细胞实验组中,激活或抑制自噬途径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在发生相应改变的同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结论 磷酰胺氮芥可通过促进凋亡、激活自噬/溶酶体降解途径的机制损伤颗粒细胞和膜细胞。10%左归丸含药血清能缓解由此带来的损伤,同时影响了颗粒细胞和膜细胞自噬和凋亡过程。在磷酰胺氮芥损伤颗粒细胞的过程和10%左归丸含药血清缓解其损伤过程中均存在自噬与凋亡串流(cross-talk)。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培养技术,开发芽胞杆菌B13的微生态制剂。方法单因素实验后综合考虑,选择红糖、麸皮、豆粕粉、尿素等4个因素,每个因素3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获得芽胞杆菌B13的最优碳源为葡萄糖,最优氮源为豆粕粉,最佳培养基成分为:红糖1%,麸皮1%,豆粕粉0.5%,尿素1%,磷酸氢二钾0.5%,水1 000 mL,pH 7.0~7.2。结论对最优培养基配方进行有效活菌数计数,芽胞杆菌有效活菌数为7.8×109CFU/mL。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芽胞杆菌B13的功能。方法通过培养基及土壤培养分析其解钾、解磷的效果。结果芽胞杆菌B13培养7d后液体培养基中的有效磷含量(0.94μg/mL)比对照组(0.75μg/mL)增加25.33%,有效钾含量(0.54μg/mL)比对照组(0.31μg/mL)增加74.19%,解磷和解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芽胞杆菌B13添加在灭菌土壤和不灭菌土壤中都具有明显的解磷、解钾功效,说明芽胞杆菌B13有较好的土壤定植能力。平板解磷试验证明芽胞杆菌B13同时具有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功效。结论芽胞杆菌B13具有很大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水提果渣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罗汉果果渣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了26个化合物,并结合MS、NMR等波谱学手段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乙酯(2)、(3α)-3,29-dihydroxy-7-oxomultiflor-8-ene-3,29-diyl dibenzoate(3)、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二醇(4)、isomultiflorenol(5)、curcasinlignan B(6)、urolignoside(7)、diospyrosin(8)、楝叶吴萸素B(9)、4′-羟基苯基乙基香草酸酯(10)、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1)、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2)、山柰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1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O-β-D-木糖苷(1→2)-O-α-L-鼠李糖苷(15)、sagittatin A(16)、葫芦烷-5,24-二烯-3β-醇(17)、balsaminol E(18)、大豆脑苷I(19)、β-谷甾醇(20)、β-胡萝卜苷(21)、胆甾-5-烯-3β,7α-二醇(22)、2 E-4-羟基-壬烯酸(23)、香兰素(24)、对羟基苯乙醇(25)、β-hydroxypropiovanillone(26)。化合物2、6~11为首次在葫芦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14~16、18、19、22~26为首次从罗汉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初步研究了化合物1~26的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4、5、7、13、19和21能抑制TNF-α生成,化合物13和21能同时抑制IL-1β、IL-6的生成,化合物7、19、22能抑制IL-1β的生成,化合物5能抑制IL-6的生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