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首乌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名称: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材料类别:茎尖和带有腋芽的嫩茎段。培养条件:茎尖和去叶茎段用0.1%HgCl_2消毒4~6分钟,无茵水冲4~5次,切成0.5~1.5cm长。茎段要求带有一个腋芽并在腋芽以下留有0.5cm左右的茎段。生芽培养基MS+BA1~2(单位:mg/L;下同)+NAA0.02~0.04。生根培养基MS减半+NAA4。蔗糖3%,琼脂0.6%,温度24±2℃,光照度1000~2000lx,日照8~10小时。  相似文献   
2.
小麦的高温伤害与高温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叶片经受30分钟高温胁迫后,其电解质伤害性渗漏量(IL)随胁迫温度而增加,两者关系符合指数曲线性质,但超过某一临界温度时,曲线突然变陡,IL的温度系数(Q10)比临界温度之前增加数十倍至数百倍,该临界温度大致相当于或略高于致死温度,麦株经适当高温锻炼后,致死温度及IL达50%时的温度(IT50)均显著增高,但恢复常温后,锻炼效果逐渐解除。  相似文献   
3.
大豆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照、温度、温度和CO_2浓度都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大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显现出早晚低,中午高的周期性变化。这是由大豆内生节奏造成的,能为环境因素所调整,与光合作用的午休并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两个田间栽种的大豆品种在鼓粒期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此时呼吸速率也出现午休。在全天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9:00~17:00时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大豆叶片的光合午休以及下午光合速率明显低于上午的现象不是呼吸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植物名称: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材料类别:带节茎段。无菌条件下将茎浸入70%酒精半分钟,再经0.1%升汞溶液消毒12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切取0.5cm长带节的茎段,按其极性方向插入培养基中。培养条件:MS为基本培养基,蔗糖3%,琼脂0.6%,pH5.8。芽增殖培养基附加NAA0.05ppm  相似文献   
6.
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对外源H2O2的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两个品种的大豆叶圆片经10^-4mol/L和10^-3mol/L的H2O2处理12h后,超氧化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增加,但10^-2mol/L的H2O2处理却使这些酶活性降低。抗旱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小粒豆1号较抗旱性较弱的鲁豆4号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高的SOD、CAT及GR活性,对H2O2的抗性较强。50μmol/L的亚胺环已酮(CHM)能消除  相似文献   
7.
午间强光胁迫下SOD对大豆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晴天田间大豆叶片Pn与Pr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Pn日变化曲线里双峰型,中午前后降低。Pr随日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至上午11时左右达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普通空气及低氧空气中的AQY均在中午前后降低。SOD活性也有明显的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6时左右。强光下喷施SOD抑制剂DDTC明显降低Pn及低氧空气中的AQY;而在低于叶片光合作用饱和光强下喷施同样浓度DDTC则对Pn及低氧空气中的AQY无明显影响。中午前后SOD活性及Pr的增加对于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强光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干旱条件下大豆叶片H2O2代谢变化及其同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相似文献   
9.
两个品种的大豆叶圆片经10-4mol/L和10-3mol/L的H2O2处理12h后,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增加,但10-2mol/L的H2O2处理却使这些酶活性降低。抗旱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小粒豆1号较抗旱性较弱的鲁豆4号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高的SOD、CAT及GR活性,对H2O2的抗性较强。50μmol/L的亚胺环已酮(CHM)能消除H2O2对SOD、CAT与GR活性的刺激作用,而同样浓度的放线菌素D(AMD)则不能。  相似文献   
10.
冬麦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与产量及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全  邹琦 《植物学通报》1996,13(A00):46-50
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冬小麦从拔节到乳糖的五个生育期中,以孕穗期和灌浆期的渗透调节能力较强。五个生育期三个处理水平的总平均渗透调节能力为:秦麦3号〉昌乐5号〉山农587〉济南13〉烟农15〉鲁麦5号。六个冬小麦品种最终产量的高低与五个生育期及其平均渗透调节能力的强弱一致。最终产量相对值与渗透调节能力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水平。叶片渗透调节能力的大小与其抗旱性强弱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