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文县。在东经104°17′—105°25′;北纬32°32′—32°50′之间。总面积198668公顷(核心区90358公顷,禁猎区108310公顷)。是我国以保护大熊猫  相似文献   
2.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兽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文县,是该省兽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为大熊猫在该省唯一分布区。据笔者1980年4月至1986年9月在保护区工作期间所收集标本及文献,初步查明有兽类59种,隶属7目21科。其中臭鼦、四川短尾鼩、长吻鼩、鼩鼹、金管鼻蝠为甘肃省兽类新纪录。该区兽类中有18种列为国家或省级保护动物。 保护区兽类垂直分布较明显,并与该区植被垂直带相关。  相似文献   
3.
马国瑶 《四川动物》1991,10(1):39-40
甘肃省共有灵长类三种,即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猕猴(Macaca mulatta)和短尾猴(M.arctoides)三种。其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猕猴,主要分布在天水(党川)、徽县(太白、大河)、两当(云坪)、康县(太平)、武都(裕河)和文县(铁楼)。其次为金丝猴,分布于文县(丹堡、上丹堡、刘家坪、店坝、范坝)、武都(盘地、三仑、草河、枫相)和康县(三河坝)。短尾猴仅见于文县的碧口、店坝、范坝乡一带。产区集中于省东南部的秦岭山脉西延部分。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000米以下以人工植被为主,除阳坡有部分常绿阔叶林外,主为农耕区,海拔1100—2…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文县大熊猫蛔虫和蜱采集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四月十日在甘肃省文县上丹堡乡篦麻行政村一只大熊猫尸体上采到熊猫蛔虫(Ascaris schroederi)和下列蜱种:1.巨棘血蜱Haemaphysalis megaspinosa Saito,19692.猛突血蜱H.montgomeiyi Nuttall,19123.褐黄血蜱H.flava Neumann,18974.锐跗硬蜱Ixodes acutitarsus Karsch,18805.粒形硬蜱I.granuldtus Supino,18976.卵形硬蜱I.ovatus Neumann,1899全部蜱标本共103个。其中雄蜱58个,雌蜱43个,若虫1个,幼虫1个。其中巨棘血蜱有66个,为优势种,占65.05%;褐黄血蜱23个,占22.33%,猛突血蜱8个,占7.77%;锐跗硬蜱2个,卵形硬蜱2个和粒形硬蜱…  相似文献   
5.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4°18′—105°25′,北纬32°35′—33°50′;总面积198488公顷(核心区90358公顷,实验区108310公顷)。全境为南秦岭山地,区内山峦重迭,山间河谷深陷。区内水系为长江水系。气候除河谷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外,大部分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9℃,最高37.5℃,最低—7.4℃。无霜期262天左右,年均降水量442毫米。植被呈明显垂直分布,可分下列四个植被带:一、低山常绿、落叶林带:海拔1600米以下,有大面积农耕区和居民点,植被以次生阔叶林为主。常见有麻栎、山楠、马桑、蔷薇等。二、中山阔叶林和混交林带:海拔1600—…  相似文献   
6.
1984—1988年作者在甘肃文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观察了缺苞箭竹开花后大熊猫的活动。得知这种箭竹从含苞到结实需2年时间。在这期间对大熊猫影响不大,开花前期仍能发情生仔。主要影响和危害在箭竹结实枯死后,尤其是竹株干枯后的头一两年,造成缺食、引起活动区域增大、迁移、体质下降、疾病增多,从而死亡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大熊猫的野外调查中,统计大熊猫的数量,了解现存量,分布情况和变化情况,对保护、研究和科学管理大熊猫资源尤为重要。有关大型兽类的数量统计,多习惯于采用路线统计法和样地哄赶法。路线统计法是根据路线统计中记录的粪便、食痕、卧穴数加换算系数来推算数量,比较难于掌握,误差也较大。样地哄赶法要化大量人力、物力、对动物正常生活干扰较大,不利于保护。为了能精确地统计大熊猫的数量,我们采用实地全面调查的方法,即根据调查区域的地形,按沟系、山谷、山梁进行全面调查。在统计各种活动痕迹的同时,以度量及分析各种痕迹结合此区域竹、灌…  相似文献   
8.
1974—1976和1980—1986年间曾对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在甘肃的分布和习性进行初步调查,现将有关材料汇总于后:分布据调查,绿尾虹雉在甘肃的具体分布北起迭部县达拉乡虎头山梁,沿岷山山脉向东南至文县店坝乡摩天岭一带,包括迭部县的达拉(那盖、巴热)、多儿(洋布、尼藏)、阿夏(涯畦、大坂)、洛大(厓路);舟曲县的除瓦(大沟、溪藏)、大峪(少下)、武坪(沙滩、桥子、大海沟)、插岗、博峪、铁坝;文县的马营、石鸡坝、石坊(岷堡沟)、铁楼(迭布寨、秋家坝)、上丹堡(窝窝地、茨尕坪、邵家梁)、刘家坪、店坝、范坝、碧口(李子坝)。也有认为康…  相似文献   
9.
白马峪河竹类生长情况及大熊猫现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文县是大熊猫(Ainropda melanoleuca)在该省的最主要分布区,在大熊猫的地理分布上有重要地位。该县地处岷山山脉东端北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内大熊猫在甘肃省的地理分布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古老的孑遗动物,曾广布于我国大陆,组成更新世中、晚期具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随着历史的变迁,大熊猫分布区开始大面积退缩。这种退缩虽发生在近一、两千年,而急剧退缩则是一、二百年来的事。甘肃至今没有发现大熊猫化石,因此在过去的地质年代是否有分布很难确定。近代关于甘肃大熊猫的记载见于1935年李概士写的《中国西部动物志》中提到“1892-1894年Berezovski在甘肃、四川边境见到这种野兽”但详细、系统的调查解放前并未有人做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