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催化活性RNA     
近年来发现,某些原核生物RNaseP的RNA亚基具有催化活性。它们能在无任何蛋白质存在的条件下催化前体转运RNA 5′端的成熟反应。催化活性RNA以及自我切接(割)RNA的发现,给传统的酶概念和生命起源的研究带来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2.
微针阵列作为新型透皮给药技术,受到广泛关注。通常以刺入力、刺入率和刺入深度来评价微针刺入皮肤的程度和效率。皮肤是其性能评价的基础。皮肤的物理特性主要由角蛋白丝、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皮下组织综合决定,并且从厚度、弹性、硬度和韧性等维度反映其对微针刺入的影响。机械的、渗透的、组织的和屏障的等皮肤模型被用于解读和模拟真实皮肤的该方面功能。同样,通过皮肤力学分析后建立的包括本构模型在内的各种皮肤力学模型也从物理维度解析皮肤的力学特征。真实皮肤具有复杂性,存在差异性大、不易获取和储存,以及伦理等问题,而皮肤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真实皮肤辅助微针递送系统设计、开发和性能评价。本文系统回顾分析了皮肤组织的物理特性、各种皮肤模型的制备及特点、真实皮肤和模拟皮肤在评价微针穿刺性能方面的应用,为开发及建立合适的皮肤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的某些多肽抗生素,以及肽聚糖的交联肽等在合成途径和氨基酸组成、结合方式上都与动物活性多肽不同。它们不象动物多肽那样首先由核糖体合成出其前体,然后经酶促裂解形成,而是直接由各自的多酶体系控制合成。其合成不被嘌呤霉素、链霉素等抑制,也不为核酸酶的处理所终止。负责肽抗生素合成的酶系的各组分,彼此间有严格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联系。与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相比,酶控制的肽合成的精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缺口移位反应和多种化学标记方法合成生物素化核酸探针,并配以酶化学检测手段的新技术,可以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作各种探测和分析。它具有灵敏,快速和安全、简便、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生物大分子药物难以跨过皮肤的角质层屏障,而微针作为一种微创、无痛、高效的经皮给药方式,能有效破解大分子药物透皮速率和吸收量低下的难题.本文详细综述了微针阵列技术在各类生物大分子药物经皮递送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单独微针阵列(固体实心微针、空心微针、涂层微针和可溶性微针)以及微针与其他制剂技术(如微粒给药系统)、医疗器械和智能释药系统等结合对大分子药物的促渗作用和控释作用.同时对微针用于大分子药物递送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发展前景等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