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这是一个吸引我们非要走进去看个究竟的地方。现在它就在我们脚下了——已经干涸了近半个世纪的西居延海的海底。如今它是沙尘暴,准确地说是尘暴的一个重要策源地。数千里之外的许多角落,包括我们队伍中每个人的居住地都曾接纳过来自这里的粉尘,被它的尘埃遮天蔽日。然而,它究竟是什么样子?肆虐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又是怎样?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来的,现在又如何?  相似文献   
2.
项夏 《人与生物圈》2008,(2):134-135
春天和秋天我们在这一年里两次进入腾格里。春天是在漫天黄沙的抽打中,我们以为赶上了沙尘暴.但当地牧民说三天两头的就是这样。秋天再来,这里成了一片葱绿,生机盈然,牧民们说碰到了几十年不见的多雨年景。然而,腾格里的真实面貌到底是怎样的呢7  相似文献   
3.
项夏 《人与生物圈》2008,(2):154-155
贺兰山早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也是阿拉善最早实行禁牧的地方,这说明贺兰山在人们眼里的重要地位。然而,贺兰山重要在哪里呢?围着贺兰山的几天采访,我们的注意力锁定在贺兰山的水。如此干旱的地区,拥有一座大山无异于拥有一个巨大的”截雨器”。这样看贺兰山不免过于功利,但这是我们在一系列采访之后的真实感觉,因为周边的牧业、农业、城镇,所有一切的生存和发展都靠着来自贺兰山的水,而目前所有的一切都困在水的危机之中。在盼水如命的人们的眼里,这座矗立在干旱环境里,能比别的地方截留更多降水的山,何止是山,分明就是水!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巴丹吉林沙漠里呆了两天,离开的时候它对我们还是一团谜。走进沙漠之前就听说阿拉善人有个说法,阿拉善不同的沙漠颜色是不同的,巴丹吉林沙漠是青黄色,乌兰布和沙漠是红黄色,腾格里沙漠是深黄色。地质学家的解释很简单:那是因为形成沙子的基岩不同。而有人说那是与沙丘大小、形状和走向不同而对阳光的反射不同造成的。在不熟悉沙漠的人的眼里,根本看不出它们细微的颜色差别,这些说法自然增加了沙漠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5.
项夏 《人与生物圈》2008,(2):115-119
阿拉善荒漠是放养骆驼为主的地区,近年来一些地方对退化草场实行了禁牧。禁牧后的第一、二年见到了效果,但是三,四年后牧民普遍反映封禁的草场反而变坏了,用他们的话说“牧草不吃就坏了”。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的大地1/3是戈壁!穿越阿拉善常常是漂泊在茫茫戈壁里。 什么是戈壁?这是几乎所有初到戈壁的人第一个问题。翻阅词典你会得到最直白的解释:“戈壁是一种被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难生草木的土地。“我们就是带着这样的定义走进阿拉善戈壁的。然而,当结束穿越阿拉善之旅的时候,我们对戈壁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字典上的简单表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