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空间信息技术与深远海渔业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忠  樊伟 《生命科学》2012,(9):980-985
深远海渔业资源作为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来源,其开发受到各渔业国家的重视。以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在海洋渔业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渔场环境监测及渔情分析预报、鱼类洄游路径的监测、渔船作业位置的分布与监测等。针对深远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开发,重点综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深远海渔业资源开发中应用的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2009—2010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调查期间在南极半岛北部(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水域收集的南极磷虾样本,应用Bhattacharya法分析了该水域南极磷虾的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月份南极磷虾体长范围分布在38.2—64.0mm,2月份体长范围分布在33.2—59.0mm,且1月份和2月份体长分布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K-S检验,Z=1.061,p=0.211>0.05);种群内最多可能包含5个年龄组,即2 ,3 ,4 ,5 和6 龄虾。年龄组成的区域变化较大,2 龄虾仅在个别区域存在;1月份5 龄在种群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57.23%),其次为4 龄(23.42%),而2月份6 龄(53.29%)所占比例也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其次为3 龄(25.85%)。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枝角类和涟虫类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长江口邻近海域枝角类和涟虫类总丰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丰度的季节差异与水团的关系,分析了种类的数量变动,并与东海外海的生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涟虫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平面分布变化与盐度有关.平均丰度夏季最高(0.59 ind./m3),春季最低(0.05 ind./m3).本次调查共发现涟虫类4种,分别为三叶针尾涟虫(Diastylis tricincta)、卵圆涟虫(Bodotria ovalis)、亚洲异针尾涟虫(Dimorphostylis asiatica)和细长涟虫(Iphinoe tenera).其中,三叶针尾涟虫四季均出现,四季优势度分别为0.04、0.03、0.04和0.06;卵圆涟虫出现在夏、秋和冬季,优势度分别为0.11、0.00和0.07;亚洲异针尾涟虫和细长涟虫仅秋季出现,优势度分别为0.17和0.002.仅在夏季发现两种枝角类,分别为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在长江口,枝角类和涟虫类的分布特征与长江冲淡水都有一定的关系,显示出这两大类浮游动物具有咸淡水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