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 进行了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创新能力为主线, 立足多元化教学主体, 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即时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对《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可归纳为 :(1)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和生产实践; (2)基于教学主体多元化的多元教学模式的灵活选择;(3)开设《农业生态学》综合大实验和田间综合训练,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 (4)生态学理论知识与农业生态实践的合理平衡; (5)设置多种交流平台 , 方便学生随时与教师互动。教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 该教学改革法是适用于生态学和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较为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氯酸盐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葵  杨杰峰  黎华寿  骆世明 《生态学报》2010,30(15):4144-415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高氯酸盐(ClO4-)、六价铬(Cr6+)及其复合污染(ClO4-+Cr6+)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和水稻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ClO4-、Cr6+和ClO4-+Cr6+处理浓度的升高,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0、Fv/Fm和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下降,且生长前期下降程度高于后期;ClO4-、Cr6+及ClO4-+Cr6+均可显著提高水稻体内POD酶(peroxidase)、CAT酶(catalase)活性和MDA(malondialdehyde)含量,且复合处理显著高于单一处理;分蘖期水稻体内SOD酶(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而在抽穗期其SOD酶活性升高。复合处理对水稻的损伤和毒害作用比单一处理更为严重,其交互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树林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植被类型,我国仅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沿海地区有自然分布.共有真红树12科15属28种,半红树11科13属14种,另约有27种红树伴生植物.红树林区系性质属于热带亚热带过渡性质.化石证明红树林的起源不会晚于三叠纪.  相似文献   
4.
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磷的分配循环及其净化效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陈桂葵  陈桂珠 《生态学报》2005,25(3):627-632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 ,分别用正常、5倍和 10倍 3种不同浓度的人工配置的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进行污灌 1a。研究营养污染物 P在系统中的分配、循环及其被净化的效果。结果表明 :随污水处理浓度的升高 ,被更换的潮汐水中的含 P量和土壤含 P量都有明显提高 ;植物体各部分含 P量的高低顺序排列为 :叶 >茎 >根 ;在植物 -土壤系统中4个组分 CA0 、CA1 、CA5和 CA1 0 植物中 P元素的周转期依次为 4 .70 a、4 .6 1a、3.80 a和 5 .4 4 a;模拟植物 -土壤系统对污水中 P的净化效果显著 ,CA1 、CA5和 CA1 0 组的净化率分别为 81.2 3%、94 .4 0 %和 95 .6 3%。  相似文献   
5.
污水排放对白骨壤凋落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中白骨壤各处理组凋落叶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FW >NW >CL >TW ;白骨壤各污水处理组凋落叶含N量和含P量均比对照组稍高 ,随污水浓度的上升含N量和含P量呈上升趋势 ;一年中白骨壤植物凋落叶N、P、Zn的含量的多少顺序都为 :FW >NW≈TW >CL ,Cd、Ni、Pb的含量的多少顺序为FW >TW >NW >CL ,各处理组凋落叶重金属的含量都以FW最高 ;各处理组植株元素年归还率平均为 :N 1 9 1 % ,P 2 1 3% ,Cd 2 1 2 % ,Ni2 1 4 % ,Pb 2 3 3% ,Zn 31 5 % ,归还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氮的分配、循环及其净化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 ,分别用正常、5倍和 10倍浓度的人工配置的城市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 2次 ,用海水作对照 ,持续 1年。研究营养污染物氮在系统中的分配、循环及被净化的效果。结果表明 ,随污水处理浓度的升高 ,被更换的潮汐水中的含氮量和土壤含氮量都有较大提高 ;植物体各部分含氮量的高低顺序排列为叶 >茎>根 ;各处理组植物中氮元素的周转期依次为 4 81年、5 81年、4 5 8年和 5 86年 ;模拟系统对污水中氮的净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氯酸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0.2、2.0和4.0mmol/kg 3种浓度下高氯酸盐胁迫对两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和吸收主要养分元素氮、磷、钾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氯酸盐对水稻生长的抑制程度随高氯酸盐处理浓度的增高而加重,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的受害症状也越来越明显,到分蘖期时,3个浓度组对赣糯香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08%、33.39%和39.03%,对IR65598-112-2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18%、21.07%和34.97%。(2)各浓度处理组(赣糯香0.2mmol/kg组除外)都显著抑制了两品种水稻的分蘖。(3)各浓度处理组水稻始穗时间都比对照组晚,其中高浓度处理组晚了1个月。(4)IR65598-112-2对高氯酸盐的胁迫表现出更早的反应和对低浓度污染物的敏感性,而赣糯香表现出相对较强的抗性。(5)高氯酸盐对水稻根部的伤害比对地上部的伤害更严重。(6)高氯酸盐处理减少了水稻各器官的生物量,降低了水稻各器官中养分元素总氮和总磷的总积累量。研究表明,高氯酸盐污染可抑制两品种水稻的生长和分蘖,延迟其发育,降低水稻对养分元素的积累,其植物毒性效应与污染物的浓度、处理的延续时间、水稻品种及不同植物器官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Pb的分布、迁移及其净化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桂葵  陈桂珠 《生态科学》2005,24(1):28-30,34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正常(NW)、5倍(FW)和10倍(TW)浓度人工配置的城市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2次,用海水作对照(CL),持续1年。研究重金属Pb在湿地系统中的分布、迁移及其被净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系统中的Pb主要存留于土壤子系统中,很少迁移到植物体和凋落物中:植物各器官中的Pb含量在根中最高;模拟系统对重金属。Pb的净化效果显著,各污水处理组分别为:NW组97.97%、FW组97.86%、TW组98.06%。根据物质平衡模型计算得土壤子系统。Pb的环境容量较大,因此整个模拟系统对Pb污染的承受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镉在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布、迁移及净化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正常(C1)、5倍(C5)和10倍(C10)3种人工配置的不同浓度的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1年,研究重金属Cd的分布、迁移以及系统对Cd污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由人工污水加入系统中的Cd主要存留在土壤子系统中(87.67%~96.74%),只有很少部分迁移到植物体和凋落物中,约占总加入量的0.43%~3.23%;白骨壤植物各器官中Cd含量在根中最高;模拟系统对污水中Cd的净化效果显著,在植物-土壤系统中,正常、5倍和10倍浓度组的净化率分别为90.43%、97.17%和97.06%,在无植物系统中,对应组分别为93.29%、93.10%和90.4%.  相似文献   
10.
锌在红树植物白骨壤-土壤系统中的分布与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口海湾沉积物中锌的污染已对水生生物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研究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植物白骨壤的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人工配置污水和人工海水(对照)每周定时、定量地对模拟湿地系统进行为期1年的污灌试验,研究污水中的重金属锌在红树植物白骨壤-土壤系统中的分布、累积与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由人工污水加入模拟系统中的锌主要存留在土壤中(大于67%),只有一小部分(1.24%~10.4%)迁移到植物体和凋落物中,即白骨壤-土壤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锌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根据物质平衡模型进行的计算表明,土壤子系统中锌的环境容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