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求助者中心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对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筛选存在负性情绪的120例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 4组。在肿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病人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B组病人应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干预,C组病人采用放松训练,D组病人给予求助者中心疗法和放松训练联合干预,干预6周后再次进行SAS、SDS、SCL-90测评,比较各组心理干预疗法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结果传统护理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无明显改善(P0.05);应用心理疗法干预的B、C、D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应用两种心理疗法的D组与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方法的B、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独应用一种心理疗法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求助者中心疗法结合放松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对大豆根边缘细胞程序性死亡诱导的生理生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不同的Al 3+浓度(0、25、50、100、200、400 μmol·L-1)和培养时间 (12、24 h),研究了边缘细胞活性和大豆(Glycine max)根中 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Al 3+浓度及处理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Hoec hst333 42-PI双重荧光染色、 梯状DNA(即DNA ladder)分析和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即TUNEL原位标记)检测,研究了Al 3+对大豆根边缘细胞 程序性死亡诱导的生理生态作用。结果表明,Al 3+胁迫能诱导边缘细胞的死亡,随着Al 3+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增加。通 过Hoechst33342-PI双重荧光染色、DNA ladder分析和TUNEL原位标记,检测到Al 3+胁迫下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边缘细胞。其表现为:在 400μmol·L-1 Al 3+诱导大豆根24 h时, 核酸电泳显示细胞DNA发生特异性降解并形成阶梯状电泳条带(DNA ladder),用TUNEL原位标记检测200 和400μmol·L-1 Al 3+处理12 h后的大豆根 边缘细胞,发现DNA的3′-OH端被原位特异标记,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后,细胞核为阳性或强 阳性。同时,高浓度Al 3+ (>100μmol·L-1)处理下,CAT、POD和S 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AT和SOD的活性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说明在Al 3+胁迫下边缘细胞的死亡可能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形式,高浓度Al 3+胁迫下,通过诱导活性氧在细胞体内的产生和累积而导致细胞凋 亡,此过程是其对逆境胁迫所作出的生理生态防御性应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两个荞麦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南方两个荞麦品种高荞3号和溪荞5号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高荞3号和溪荞5号的核型都为2A,高荞3号和溪荞5号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0m(2SAT)+4sm+2st和2n=2x=16=8m+6sm(2SAT)+2st。  相似文献   
4.
 设置不同的Al 3+浓度(0、25、50、100、200、400 μmol·L-1)和培养时间 (12、24 h),研究了边缘细胞活性和大豆(Glycine max)根中 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Al 3+浓度及处理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Hoec hst333 42-PI双重荧光染色、 梯状DNA(即DNA ladder)分析和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即TUNEL原位标记)检测,研究了Al 3+对大豆根边缘细胞 程序性死亡诱导的生理生态作用。结果表明,Al 3+胁迫能诱导边缘细胞的死亡,随着Al 3+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增加。通 过Hoechst33342-PI双重荧光染色、DNA ladder分析和TUNEL原位标记,检测到Al 3+胁迫下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边缘细胞。其表现为:在 400μmol·L-1 Al 3+诱导大豆根24 h时, 核酸电泳显示细胞DNA发生特异性降解并形成阶梯状电泳条带(DNA ladder),用TUNEL原位标记检测200 和400μmol·L-1 Al 3+处理12 h后的大豆根 边缘细胞,发现DNA的3′-OH端被原位特异标记,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后,细胞核为阳性或强 阳性。同时,高浓度Al 3+ (>100μmol·L-1)处理下,CAT、POD和S 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AT和SOD的活性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说明在Al 3+胁迫下边缘细胞的死亡可能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形式,高浓度Al 3+胁迫下,通过诱导活性氧在细胞体内的产生和累积而导致细胞凋 亡,此过程是其对逆境胁迫所作出的生理生态防御性应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