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美味侧耳(Pleurotus sapidus)子实体中分离到两类病毒颗粒,一是球形,直径为25nm(少数为19、32am);一是杆状,具较深锯齿状亚基,大小为12~14×40~600nm,病毒具核蛋白吸收峰,最大吸收为E257nm,最小为242nm,ISCO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中出现3个峰。 病毒具有分子量为44000和22000两条主要衣壳多肽,自子实体中提取到分子量约1.2×10~(?)道尔顿的dsRNA,可能是球形病毒的基因组,病毒与同属真菌糙皮侧耳(P,ostreatus)和德平菇(P,floride)球形病毒之间有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地理位置不同,V—C组不同的13株小麦全蚀病菌中分离到直径23—36纳米的病毒。聚丙烯酰胺凝脉电泳表明这些菌株中的病毒dsRNA的组分及分子量不同。泰安株病毒有分子量为3.45,2.95,1.60,1.52,1.30,1.25,1.15,1.00,<1.00×10~6的9个dsRNA,而浙江、湖北菌株仅有一个组分、分子量为3×10~6。多数病毒衣壳多肽的的分子量为66×10~3—73×10~3。泰安菌株与烟台菌株病毒抗血清除与张家口菌株、青海菌株无反应外与其它菌株病毒均有反应,但在免疫双扩散中抗血清的滴定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将国内青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黄孢子系统及绿孢子(包括淡绿,灰绿)系统的十多个菌株,经过病毒提取、电镜观察、奥氏免疫双扩散、凝胶电泳及放射免疫测定,证明黄孢子系统的菌株含有不同滴定度的、直径40nm的球形病毒,而绿孢子系统中检查不出病毒。从营养要求、孢子颜色不同的带病毒和无病毒菌体中分离原生质体,进行不同组合的原生质体的融合杂交,获得营养互补融合的异核体。异核体1中,病毒通过胞质融合转移到原来无病毒的灰绿孢子菌株及细胞核融合后的杂合二倍体中。灰绿孢子的病毒量接近二倍体的1/3。二倍体菌落生长稳定,低温保存二年后经0.01—0.02M对氟苯丙氨酸(PFA)诱发和分离,产生亲本类型的分离子,分离子及二倍体仍然含有病毒。异核体2作亲本性分离,黄孢子仍有病毒,淡绿孢子及细胞核融合后产生的二倍体均无病毒,表明非感染性为显性。此种淡绿孢子的突变体中存在非感病菌系,它不支持病毒的复制。提取各杂交组二倍体内的病毒所特有的dsRNA时,可看出dsRNA的存在和病毒的存在一致。多数杂合二倍体的青霉素产量比亲本高。  相似文献   
4.
栗疫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分离及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云南、广西、江苏、浙江、河北、京郊六个省市的板栗树(Castanea mollissima)溃疡斑上分离了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160株,进行了dsRNA的提取及其毒力测定,获得两株含dsRNA的低毒力菌株(H),其毒力与带有起源于欧洲的dsRNA的低毒力菌株比较相近。比较国内菌株与欧洲低毒力菌株的dsRNA电泳谱带,示有共同分子量为5x106或6.2 x 108的电泳带。与正常毒力菌株(V)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致病力。这是欧美大陆发现低毒力菌株后,亚洲地区的首次报告。以5株具有欧洲dsRNA的低毒力菌株作为供体,与云南、江苏、浙江的10株毒力菌株配对,16%(8,50)的毒力菌株发生形态变化,dsRNA转入后毒力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国内毒力菌株可以接受欧洲低毒力因子——dsRNA并转变为低毒力菌株。  相似文献   
5.
曲霉和青霉属内杂种和亲株的蛋白质电泳图谱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平彦  陈开英 《真菌学报》1991,10(2):149-154
  相似文献   
6.
曲霉属内黑曲霉(Aspergitlus niger)与米曲霉(A.oryzae)具有特征明显不同的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其种间杂种具有双亲的部分或全部电泳带并与黑曲霉相近。来自杂种Ⅰ的多数分离子电泳带与黑曲霉相近,只有一个分离子产生米曲霉的电泳带并具有米曲霉的遗传特性。青霉属内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与展青霉(P.patulum)种间及种内不同菌株间的电泳图谱基本相同,种内或种间杂种具有双亲的电泳带。结果讨论了蛋白质图谱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产黄青霉菌原生质体的营养互补融合和二倍体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0.5%纤维素酶(来自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加0.5%玛瑙螺酶(来自Achatina fulica Férussac)的混合酶液获得的原生质体,以国产30%聚乙二醇分子量6,000(自5,500—7,500),0.01M CaCl_2作融合剂,成功地获得了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原生质体的营养互补融合。自7个菌株组成的7对杂交组合中获得了异核体,并分离到深绿色原养型杂种。比较亲本及杂种的孢子体积及DNA含量,证明杂种是二倍体,二倍体稳定。原生质体融合频率为0.07—0.38%。二个菸酸缺陷型807和817可以发生营养互补,并形成异核体,可能是非等位基因变异的原因。 试验中观察了融合剂的pH,聚乙二醇的纯化,以及残留酶液对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具有与低致病力有关的dsRNA的我国栗疫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以曲霉属工业生产菌黑曲霉作为亲本与分类地位不周的无花果曲霉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形态性状不同的原养型菌落;经孢子体积,核的DNA含量测定及菌落的分寓性质证明该菌落是种间二倍俸杂种。杂种经单倍化剂处理后得到形态性状不同的分离子。实验还比较了亲本、杂种及分离子的葡糖淀粉酶产量,并研究了黑曲霉病毒在杂种及分离子中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自α-淀粉酶生产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3800中找到直径20~24nm的等轴病毒颗粒(AoV),病毒具有典型核蛋白吸收峰,最大E258,最小E242,E260/280=1.36,沉降系数为45S,一个电泳组分,毒粒对氯仿敏感,细胞内含量低,病毒核酸电泳一个组分,地衣酚反应阳性,SDS-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解离病毒得到分子量为17,800道尔顿的一个主要衣壳多肽。 AoV与小麦全蚀病菌病毒(GgV)的几个衣壳多肽及分子量不同的分离物间有共同的抗原性,而与产黄青霉病毒和同属的黑曲霉病毒不同,这是真菌寄主分类地位较远的病毒间有共同抗原性的不常见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