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非OI群霍乱弧菌已逐渐被认识到是一种人类腹泻病的重要病因。1982年日本卫生保健部公布非IO群霍乱弧菌是8个新确认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引起之流行应向卫生保健部报告,由非OI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胃肠炎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可以设想在非OI群霍乱弧菌发病机理中有多种致病因子参与。 有几种已知的非OI群霍乱弧菌毒素。它们是1)类似霍乱毒素的肠毒素(类CT毒素),2)难以与EI-Tor溶血素相区别的非OI溶血素。3)另一种溶血素(NAG-rT-DH),与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素相近似。4)耐热肠毒素(NAG-ST),与大肠杆菌之耐热肠毒素相似但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正> 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两种类型耐热性肠毒素(STⅠ STⅡ)之化学与生物学特性均不相同。前者是低分子量的多肽,可刺激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而导致急性腹泻。对乳鼠有作用。后者的分子量约5000。它对离乳的小猪有作用,对乳 鼠无作用。我们与其它学者已分别阐明人株和人-牛、猪株STI产生两种(STh;STIb)及STP(STIa)的初级结构。我们也确定了小肠结肠耶氏菌、非OI群霍乱弧菌及摸似弧菌的ST之初级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3.
<正> 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寄居人类及动物宿主的小肠,产生肠毒素导致液体与电解质的分泌。是通过一种命名为黏附素(adhesin)的繖状结构的细菌蛋白介导寄居于小肠。人与动物ETBC黏附素有几种不同的抗原型。表达这些黏附素的菌体细胞有凝集各种动物红细胞的能力。并与黏附素抗原型有关。黏附素对确定菌株致病性起一定作用。黏附素表达的遗传学基础是与这些抗原型相关的质粒。 最近已确定F41是对牛及猪有致病性的ETEC黏附素。θ9及0101血清型ETEC菌株的另一种黏附素K99的产生与其有关,但最近提及的某些菌株不产K99也产F41。F41在甘露糖存在的条件下可介导凝集人红细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 利用DNA探针做传染病的临床诊断在科学文献的许多报告中已有描述。DNA探针方法学的应用首先是为了获得特异性抗菌素抗性基因传播的资料以及作为研究其发展关系的工具,而不是检测抗微生物抗性。然而DNA探针主要优点之一是它能够用于检出微生物特异性基因而不需要先行分离与生长。由于这一技术能在病人原始标本中直接测定传  相似文献   
5.
<正> ST基因编码的遗传信息在结构上已被确认是一个20个氨基酸的引导区连接一个功能不详的34个氨基酸和一个可活化胞外毒素的18个氨基酸。这个遗传信息足以使ST肠毒素释放于细胞之外。不耐热肠毒素之LTB亚单位通常存在于宿主菌的周质内,为了驱使LTB亚单位排出胞外及对上述的34个氨基酸之作用进行研究,我们组建了一个ST与LTB亚单位的杂种DNA分子。LTB亚单位之调节因子已被除去而这一融合分子是由除掉转录及转译终止子的ST基因之三个原羟端区和除掉Shine-Delgarno box序  相似文献   
6.
非OI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系统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非OI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系统的建立。应用这一分型系统对我国广东、福建及河南三省分离的549株菌进行血清学定型。蓖株可分为55型。其中的优势型为VBO2、,及9。菌型的分布与分离地区有关。并发现有19个菌型是日本及美国分型系统所未包括的新菌型。血清的分型率为83.79%。对患者分离的菌株有较高的分型率。  相似文献   
7.
<正> 在日本东北部(Tohoku省),初夏时,由于食用捕获的甲壳类而引起的腹泻病流行偶有发生。这种病被命名为腹泻性甲壳类中毒。在欧州国家已为人所知。近几年病人总数超过一万。病人可患严重腹泻三天,康复后无任何后遗症。尚未见死亡病例报导。(见图)已从甲壳类消化腺中分离出三 种聚醚化合物并鉴定为致病性毒素。Okadaic acid是欧州赂贝的主要毒素而35-meth-ylokadaic acid(=鳍藻毒素-1)及其7-0-酰基衍生物(=鳍藻毒素-3)则为日本甲壳类的主要毒素。对成年人,口服约40微克鳍藻毒素-1即可引起腹泻。这种毒素可使乳鼠小肠中液体大量蓄留,腹腔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