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植物离体培养中微生物污染的鉴定与控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鉴定与控制的研究进展,包括通过指示培养和菌种鉴别以鉴定污染菌;从保护条件下生长的植株上取材以及材料的预处理,以便有效地控制附生菌和应用抗生素控制内生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李果实有机酸组成特征及其与苹果酸转运体基因PsALMT9、PstDT的相关性,该研究以‘皇冠李’(Prunus salicina ‘Huangguan’)和‘黑琥珀李’(Prunus salicina ‘Black Amber’)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果实有机酸组分与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单果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了苹果酸转运体基因PsALMT9和PstDT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并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PsALMT9和PstDT基因与果实有机酸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皇冠李’和‘黑琥珀李’果实各发育阶段主要有机酸组分为苹果酸(占73.83%~92.10%),其次为酒石酸(占4.59%~14.26%),柠檬酸、草酸、乙酸和琥珀酸含量较低(0.47%~7.21%),富马酸仅以微量存在。(2)果实苹果酸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sALMT9表达量与酒石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乙酸和草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stDT表达量与柠檬酸、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PsALMT9和PstDT均与苹果酸含量的相关性较低。研究发现,‘皇冠李’和‘黑琥珀李’属于苹果酸型果实,果实酸度主要由苹果酸决定;PsALMT9基因可能同时参与酒石酸、乙酸和草酸的跨液泡膜转运,PstDT基因可能参与柠檬酸的跨液泡膜转运,而苹果酸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可能与PsALMT9、PstDT等多种膜蛋白基因的协同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测定了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k)18个品种(小毛枇杷、夹脚、卓南1号、解放钟、富阳、森尾早生、华宝2号、香钟10号、白花、土肥、多宝2号、乌躬白、洛阳青、茂木、早钟6号、白梨、塘头4号和长红3号)的成熟果肉和2个品种(解放钟和早钟6号果)成熟果实不同组织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成熟果肉中均含有苹果酸、奎尼酸、柠檬酸、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富马酸、草酰乙酸、酒石酸8种有机酸,有的还含有微量的阿魏酸、顺乌头酸和B一香豆酸。大多数品种果肉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399mg kg^-1 FW,占总酸的62.7%;其次是奎尼酸,其平均含量为2042mgkg—FW,占总酸的29.1%。品种之间可滴定酸和有机酸含量差异很大。通过对果肉可滴定酸进行聚类分析,可把18个枇杷品种分为五个组群:极高酸(小毛枇杷)、高酸(夹脚、卓南1号、解放钟和富阳)、中酸(森尾早生、华宝2号、香钟10号、白花、土肥和多宝2号)、低酸(乌躬白、洛阳青、茂木和早钟6号)和极低酸(白梨、塘头4号和长红3号)。解放钟和早钟6号果肉和果皮的总酸含量及可滴定酸均无显著差异,但果皮和果肉的总酸含量和可滴定酸均大大高于种子。相似于果肉,果皮和种子的主要有机酸也是苹果酸和奎尼酸。果皮中苹果酸含量远高于奎尼酸,但种子中苹果酸含量比奎尼酸稍低。此外,种子中苹果酸和奎尼酸比果肉和果皮中的低得多。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