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植物激素调控嫁接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黄瓜(Cucum issativus)试管苗进行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研究IBA 和6-BA 对嫁接形成的影响时发现:进行离体茎段嫁接时,用试管苗茎段可简化嫁接过程,减少污染。嫁接茎段的颜色变化、不定根发生和愈伤组织形成与激素浓度有关。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砧木和接穗间维管束桥形成的时间和数目调控嫁接组合的发育。在作者的实验中,最佳的激素条件是:在接穗培养基中加IBA 1.2 m g/L,在接穗和砧木培养基中加6-BA 0.3 m g/L。  相似文献   
3.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下)杨世杰,卢善发(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100094)(续1995年第30卷第9期第12页)3$接方法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的研究3.1方法学根据研究的需要,发展出一系列新的嫁接和预测亲和性和不亲和性的方法。3.1...  相似文献   
4.
5.
卢善发  宋艳茹 《植物学报》1999,16(2):113-121
韧皮部是维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机械支持以及防御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建立了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韧皮部运输和防御功能特别是碳水化合物装载和卸出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克隆出一些特异基因,初步阐明了韧皮部装载的分子机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综述了一些相关研究结果,并提出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韧皮部是维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机械支持以及防御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建立了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韧皮部运输和防御功能特别是碳水化合物装载和卸出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克隆出一些特异基因,初步阐明了韧皮部装载的分子机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综述了一些相关研究结果,并提出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卢善发 《植物学报》2000,17(6):481-491
植物脂肪酸既具重要生理功能,又有巨大食用和工业价值。其生物合成途径较为复杂,涉及乙酰_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去饱和酶和脂肪酸延长酶等一系列酶。近年来,对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大量研究,克隆出许多相关基因,初步阐明了脂肪酸合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脂肪酸合成研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植物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超长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与基因工程研究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8.
嫁接植株形成过程中接合部组织学和生长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应用植物激素间接酶联免疫技术(ELISA),第一次定量检测了嫁接植株形成过程中生长素(IA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嫁接植株发育的前期,亲和性与非亲和性组合其IAA含量的变化相似。在后期,不亲和组合IAA含量急骤减少,而亲和性的组合在第八天即维管束桥分化形成的这一天,可见到IAA高峰值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电波传递在嫁接基本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发现电波从接穗跃过嫁接面向砧木传递与嫁接的组织学变化相关。砧木和接穗愈伤组织细胞突破隔离层互相嵌合之前,接穗中产生的电波不能传到砧木。砧木和接穗细胞间产生次生胞间连丝后,电波即可沿接穗传至砧木,但此时传递速度慢。当砧木和接穗间产生维管束桥时,电波下传的速度加快。由此可见,通过检测电波跃过嫁接面与否及下传的速度,就可推断嫁接接合部组织学变化状况。电波传递法是一种快速鉴定嫁接植株发育过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宁酸对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植物次生物质单宁酸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随棉铃虫发育期的进程而变化,在卵期最低,5龄、6龄幼虫和成虫期最高。用含0.005%单宁酸的饲料饲喂棉铃虫后,5龄和6龄幼虫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的59%和67%。单宁酸低剂量、短时间处理棉铃虫幼虫,可诱导中肠和脂肪体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增加,高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处理没有诱导增加作用,甚至还有抑制作用。单宁酸连续处理4代,对棉铃虫6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 转移酶均有抑制作用,对脂肪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或有抑制作用。单宁酸处理的第4代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有增加的趋势,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