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GRAS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抵御逆境胁迫,并且在赤霉素(gibberellins, GAs)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原球茎中克隆到了一个转录因子GRAS家族基因SCL3 (scarecrow-like 3)并对其进行了表达分析。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278 bp,命名为DoSCL3 (GenBank注册号:MG252261),其编码42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7.88 kD,等电点(PI)为6.21。DoSCL3基因编码的蛋白不含跨膜域和信号肽,具有GRAS转录因子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22~422);多序列比对表明,DoSCL3与小兰屿蝴蝶兰的SCL3蛋白高度同源(相似性达到83%),同时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小兰屿蝴蝶兰亲缘关系非常相近。qRT-PCR实验结果显示,DoSCL3基因在铁皮石斛种子共生萌发中随着萌发进程的变化(1~3级,萌发至原球茎阶段)其表达量逐渐升高,并且在种子萌发至2级时,共生萌发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菌萌发组(为无菌组2.2倍),表明DoSCL3在兰科药用植物铁皮石斛种子共生萌发中菌根共生关系的建立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印度块菌复合群(Tuber indicum complex)为代表的中国"黑块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和四川),是块菌属在我国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野生贸易食用菌种类.在最近一次块菌资源野外调查中,发现河北省遵化地区人工种植的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林下有大量的"黑块菌"产生.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新发现的"黑块菌"与已报道的台湾块菌T.formosanum及印度块菌T.indicum亲缘关系较近,结合其地理分布、共生树种等特点,本文将其作为T.indicum的一个生态类型处理.这是T.indicum在其主产区(我国西南地区)之外的地区首次大量发现,其新分布区的发现为全面系统地解析中国的块菌类群在全球块菌属的起源、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参考,同时对我国块菌人工种植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鉴于中国"黑块菌"及其印度块菌复合群的经济重要性、分类的复杂性及保护的迫切性,本文对该类真菌研究现状及野生资源状况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利用发展措施,为该类珍稀濒危食药用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3.
陈娟  朱军  阎波  李佳梅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18,37(1):110-119
本文采用常规组织块分离法及直接克隆测序的方法初步鉴定了新疆天山地区代表性的两种药用植物天山雪莲和红景天根内可培养及不可培养的内生真菌。从两种药用植物根中共分离获得34株内生真菌,除7株鉴定为镰孢菌属Fusarium外,其余菌株均具有暗色、有隔菌丝,不产生孢子;从形态上看,属典型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采用直接克隆测序的方法,从两种植物的根中共获得143个真菌克隆子。依据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鉴定多数克隆子归属于柔膜菌目Helotiales及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与已知的DSE如背芽突霉属Cadophora、瓶头霉属Phialocephala、瓶霉属Phialophora以及Leptodontidium等有90%以上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该结果显示DSE在天山雪莲和红景天根部内生真菌中占优势,暗示其可能参与了宿主植物对高寒、强辐射环境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