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抗原物质引起滤泡的形成:一次投入与多次投入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不同方式投入抗原物质,即一次投入与分次投入,并观察了新产生滤泡数,维持的滤泡数,实验用小鼠24 只, 于足底注入铝和钥孔 血蓝素附合物(AKLH), 分一次注入与三次注入组; 三次注入组又分间隔5 日及间隔二周注入。注入后第3 周与第12 周分别取出腘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第三周末观察可见一次投入产生的滤泡多, 而第十二周发现分次投入维持的滤泡数多。可见反应性滤泡的形成, 不仅与刺激物的性状和投入量有关, 而且与投入的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2.
小鼠孤雌胚早期发育过程中γ-微管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管蛋白是构成微管的主要蛋白,其中α、β亚单位形成异二聚体,而γ-微管蛋白在微管组装中起作用。为了研究小鼠早期孤雌胚中廿微管蛋白的动态变化,本实验采用了免疫荧光化学染色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SrCl2激活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以及早期孤雌胚有丝分裂过程中对γ-微管蛋白进行了定位观察。结果显示,SrCl2和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诱导的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Ⅱ ofmeiosis,MII)小鼠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并且纺锤体始终与质膜平行,表明纺锤体旋转被抑制,但核分裂不受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γ-微管蛋白主要定位于中期纺锤体两极和后期分开的染色单体之间;孤雌活化两雌原核形成以后,γ-微管蛋白聚集在两雌原核周围。在早期孤雌胚有丝分裂间期无定形的γ-微管蛋白均匀分布于核;前中期γ-微管蛋白向两极移动,遍布于整个纺锤体区。有丝分裂中期、后期和末期廿微管蛋白的分布变化与减数分裂相似。结果表明,SrCl2和CB激活的MII卯母细胞产生杂合二倍体;γ-微管蛋白具有促微管负极帽形成和稳定微管的功能,从而促进纺锤体的形成;分裂后期和末期廿微管蛋白的重新分布可能是由纺锤体牵引同源染色体分离所诱导的:γ-微管蛋白负责两雌原核的迁移靠近。  相似文献   
3.
李超波  胡丽丽  王振东  钟淑琦  雷蕾 《遗传》2009,31(12):1177-1184
植入前小鼠胚胎的发育事件包括第一次卵裂、胚胎基因组激活、桑椹胚致密、囊胚形成。小鼠受精卵胚胎的致密化发生在8-细胞阶段晚期, 致密过程中, 胚胎卵裂球本身以及卵裂球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卵裂球微绒毛以及胞质成分的极性化分布, 卵裂球之间形成特殊的胞间连接。致密化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第一个细胞分化事件, 即导致了内细胞团以及滋养外胚层的产生。植入后, 内细胞团将发育成为胚体, 滋养外胚层将发育成为胎盘等胚外组织。细胞粘附分子E-cadherin介导的胞间粘附起始了致密化。卵裂球发生粘附所需的组分在致密前已经存在, 但是直至8-细胞阶段晚期连接复合体才表现出明显的粘附活性。敲除E-cadherin基因, 发现母源性的E-cadherin足以介导致密。E-cadherin介导的胞间粘附是细胞粘附的第一步。文章综述了E-cadherin介导胞间粘附的具体过程以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调控该过程的相关 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鼠胸腺巨噬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其独特亚型。方法利用巨噬细胞的四种单克隆抗体(F4/80、Mac-2、CD32/16、I-A),通过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来鉴定小鼠胸腺巨噬细胞表型、分布及形态学的多样性。结果形态学上,我们鉴定出三种类型巨噬细胞:树突状、圆形、扁平形,它们在胸腺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树突状巨噬细胞被四种抗体标记;圆形巨噬细胞在皮髓交界至髓质为F4/80阴性,Mac-2阳性,CD32/16阴性,I-A阳性,与此相反,位于皮质的表达F4/80;扁平形巨噬细胞F4/80和CD32/16阳性,但是Mac-2阴性。结论在胸腺的不同位置,巨噬细胞具有形态学多样性,且具有不同的表型变化,提示在胸腺细胞的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可能在胸腺的不同区域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