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4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山楂叶螨危害对海棠叶片POD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危害初期(9d内)对海棠(Malus zumi)叶片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危害时间延长和虫口密度增大,POD活性迅速升高,30头/叶危害9d和60头/叶危害6d时均约达对照的190%;PAGE分析结果显示叶螨危害使海棠叶片产生2种新的POD同工酶,受害植株的未接虫叶片的POD活性同时升高,并出现与接虫叶片相同的PAGE谱带,揭示叶螨危害对海棠叶片POD有系统诱导性。POD的变化可能是受害植株对叶螨危害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朱砂叶螨危害豇豆幼苗后,叶绿体内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的酶SOD、ASP活性及同工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受害2~8d,SOD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升高,差异显著。不同虫口密度之间在4d时SOD活性差异显著;(2)在危害期内,随着危害时间的延长ASP活性显著升高,且不同虫口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虫口密度越大,ASP活性越高;(3)SOD同工酶谱带显示,随着危害程度的加强,一些分子量较大的同工酶谱带亦加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花蝇科叉泉蝇属三新种。各新种目前只知雄性。正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1.山丹叉泉蝇 Eutrichota shandanensis,新种(图 1-3)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泉种蝇属七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花蝇科泉种蝇属Pegohylemyia七新种,所有模式标本均存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1.鬃林泉种蝇Pegohylemyia setisilva新种,(图1-5) ♂:体长约10毫米,翅长约8毫米。额较前单眼略宽,间额约与一侧额等宽,间额鬃1对,发达,其下方有数根小刚毛,上眶鬃1,小,下眶鬃7,鬃间杂有小毛,毛长约为鬃长的1/3弱;触角黑,第三节长约为其宽的2.5倍,触角芒短羽状,最长的小毛约为芒基最粗处的3倍;前额约为触角第三节宽的1.6倍;颊高约为触角第三节宽的1.4倍;上倾口缘鬃1行;口前缘稍后于额前缘;下颚须稍短于触角第二节和第三节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的五新种是1979年春甘南、川北蝇类调查成果中的一部分。这次调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和甘肃师范大学三单位的四位同志参加。模式标本都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1.泛毛地种蝇Delia pansihirta Jin et Fan,新种(图1~3)  相似文献   
6.
毛眼花蝇属(Alliopsis Schnabl,1911)与亮叶花蝇属(Paraprosalpia Villeneuve,1922)是姊妹群。早先把①眼有毛,②两性无间额鬃,③侧颜宽,④喙及下颚须细长,⑤具上倾口缘鬃多行,⑥腹带卵形、扁平,⑦足多长而强大的鬃和毛等等作为毛眼花蝇属的属徵。后来Hennig(1976)发现了有眼裸而间额鬃存在的该属种类,上述属征又须修订。该属迄今已知有10种,分布于欧洲、北亚、日本和北美。我国原无报道,近年来通过调查发现有13种分布于我国,使该属大为丰富。现结合Hennig的概念,将该属有别于亮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