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然或人为干扰产生的森林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差异是造成林下环境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以桃山林场2块50 m×50 m的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间伐和对照样地,于2012—2016年、2018年获取样地冠层影像,通过方差分析、马尔科夫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动态及间伐后林冠的恢复规律.结果表明: 间伐措施能显著调整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并能持续较长的作用时间,但调整效果随时间逐渐降低;间伐后冠层结构及林下光照的变化速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间伐后前3年林冠恢复速度较快,3年后恢复速度降低并趋于平缓;林下光照与林冠开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林下散射辐射与冠层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最大,且间伐样地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的相关性大于对照样地;间伐后冠层的恢复速度与林冠开度大小有关,林冠开度越大,林冠恢复越快,向更小林冠开度转移的时间越早.马尔科夫模型能够模拟冠层结构分布的变化,可用来预测冠层结构动态.  相似文献   
2.
比较大肠杆菌与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的CMP-唾液酸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的保守区域主要位于N-端,其C-末端似乎对其催化活性没有作用。通过PCR方法,对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的C-末端进行了一系列截短,将得到的产物连接至表达载体pET-15b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经IPTG诱导,发现从C-末端截去189个氨基酸酶仍有催化活性,说明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的最小活性域主要集中在N-末端的229个氨基酸。有催化活性的C-端缺失突变合成酶的比活、最适pH及热稳定性发生变化,提示被截去的C-端氨基酸残基虽不直接参与构成酶的催化活性中心,但可影响催化活性域的构象,从而对酶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产生影响。   相似文献   
3.
比较大肠杆菌与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的CMP-唾液酸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的保守区域主要位于N-端,其C-末端似乎对其催化活性没有作用。通过PCR方法,对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的C-末端进行了一系列截短,将得到的产物连接至表达载体pET-15b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经IPTG诱导,发现从C-末端截去189个氨基酸酶仍有催化活性,说明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的最小活性域主要集中在N-不端的229个氨基酸。在催化活性的C-端缺失突变合成酶的比活,最适pH及热稳定性发生变化,提示被截去的C-端氨基酸残基虽不直接参与构成酶的催化活性中心,但可影响催化活性域的构象,从而对酶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