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组织病理特征和Hp感染与慢性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467例患儿,作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有无HP感染,分析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特征、慢性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病理检查中,轻度、中度、重度炎症反应患儿HP感染率(7.7%、41.2%、51.1%)依次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炎症活动度患儿的HP阳性率76.3%明显高于无炎症活动度患儿23.7%(P0.05)。随着肠化分级加重、淋巴滤泡形成、萎缩程度分级升高等病理变化,Hp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轻度、中度、重度炎症三组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胃萎缩发生率明显呈递增趋势,Hp阳性率明显呈递增趋势,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p是慢性胃炎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患儿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活动性、淋巴滤泡形成、肠化分级以及黏膜萎缩萎等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内因胃食管反流病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内,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4 h食管下段p H值监测、电子胃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活检。结果:研究对象用药前后呕吐、恶心、反酸、上腹痛、烧心、胸骨后痛、咳嗽、气喘等八项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甚至消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总PH4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以及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85、40.862、47.710、21.806、53.508,P0.05);与治疗前对比,研究对象治疗后有1例存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未能恢复,28例存在不同程度改善,43例完全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75,P0.05);不良反应出现5例(3例轻微腹泻、2例轻微腹痛),发生率为6.2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小儿胃食管反流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胃炎患儿内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自2010 年3 月至2013 年3 月收 治的186 例慢性胃炎儿童,均接受胃镜和病理学两种方式诊断,评价并分析镜下表现与病理学相关性。结果:经胃镜诊断结果为 178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8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理学诊断结果为170 例CSG,10 例CAG,6 例胃黏膜无损害。胃镜 与病理学诊断CSG 的准确度为90.32%,胃镜与病理学诊断CAG的准确度为93.54%。对CSG的阳性预测值中,红白间隔、红色 居多及充血水肿占92.42%和92.96%。病理组织学性的溃烂、活动性炎症、肠上皮化生与胃镜下各种表现的关系均不够密切。胃镜 与病理学诊断CSG和CAG 的灵敏度分别为97.06%和3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CSG镜下主要形态对病理 诊断CSG 的灵敏性好且有相关性,而胃镜诊断CAG 对病理诊断CAG的灵敏性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门诊患儿412例,行血常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HP-IgG抗体检测。结果:HP感染患儿IDA26例,IDA患病率为20.4%(26/127),HP未感染患儿IDA19例,IDA患病率为6.7%(19/2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1,P=0.00)。对比两组患儿MCV、MCH、MCHC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45例IDA患儿中26例有HP感染,感染率为57.8%(26/45),367例非IDA患儿中有101例HP感染,感染率为27.5%(101/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1,P=0.00)。结论:HP感染同IDA发病有显著相关性,HP感染可以是导致IDA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