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对初治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名,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及血清淀粉酶及尿液淀粉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63±1.12)d vs(8.68±1.30)d、(7.23±0.95)d vs(7.89±1.20)d、(11.14±1.56)d vs(12.12±1.89)d]、[(12.12±1.89)d vs(11.20±1.34)d、(6.89±0.96)d vs(8.23±1.10)d、(1.65±0.23)d vs(3.65±0.48)d](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N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GL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可有效控制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免疫诱导治疗胰岛素抵抗合并干燥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胰岛素抵抗合并干燥综合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诱导其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FT3、FT4、TSH、血清IL-21水平并统计干燥综合症的治愈例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T3、FT4以及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S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燥综合症的治愈率为5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诱导治疗胰岛素抵抗合并干燥综合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52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53例),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源性内毒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和hs-CRP水平均下降较为明显(P0.01);而二甲双胍治疗后,仅hs-CR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源性内毒素下降不明显(P0.05);但两种药物治疗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而二甲双胍对肠源性内毒素的下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