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袁长裕  莫桂英  郑芬 《蛇志》2012,24(3):318-319
蝰蛇是以血循环毒素为主的毒蛇,被蝰蛇咬伤后,蛇毒蛋白酶作用于血管壁,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溶血、出血、血管内皮细胞破损,常伴有休克、微循环障碍、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血液透析是治疗蝰蛇咬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芬  姚金成 《蛇志》2001,13(1):72-73
银环蛇咬伤是常见的蛇伤疾病之一。银环蛇毒主要为神经毒 ,中医称“风毒”。被银环蛇咬伤后 ,中毒轻者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流涎、眼睑下垂 ;重症患者出现呼吸抑制 ,导致呼吸、心跳骤停 ,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 ,积极抢救治疗和护理十分重要。我院最近成功救治 1例被银环蛇咬伤致呼吸停止 3 7h的患者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2 7岁 ,农民。1 999年 1 0月 1 7日零时登山被银环蛇咬伤右足 ,当时未引起重视。伤后2 0 min开始出现头晕 ,恶心 ,呕吐 ,视物模糊 ,手足乏力。即被背下山并车送我院。接诊时 (…  相似文献   
3.
福建白垩纪孢粉组合与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境内的晚中生代陆相地层是一套以红色岩层为主的杂色岩系,间含大量的火山碎屑岩或火山岩,分布广泛,厚度巨大。自1930年王绍文建立白垩系官寨红砂岩和上侏罗统严坊凝灰岩层以来,省内外地质工作者对这一岩系曾先后做过大量的调查,但由于对其中化石研究不足,分层和对比一直比较混乱。1976年,福建区域地质测量队地层编表组曾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分层方案,已于1979年正式刊行。1979年,王梦洲~*在宁化禾口盆地建立禾口组,并置其于石帽山组与沙县组之间,但在同一本  相似文献   
4.
郑芬  李兆佳  邱治军  赵厚本  周光益 《生态学报》2020,40(13):4516-4527
光环境与幼树功能性状的关系对天然林的更新与演替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广东南岭区域天然常绿阔叶林下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冠层结构、林下光照数据和林下幼树功能性状等指标,研究林龄梯度下其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林下幼树功能性状对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中龄林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幼龄林和老龄林(P0.05),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冠开度和透光率逐渐下降,林龄梯度下透光率、R/FR(红光/远红光比值)、Bw/Rw(宽带蓝光/宽带红光比值)差异极显著(P0.001);(2)天然常绿阔叶林中透光率与光质之间极显著相关(P0.001),R/FR随着透光率的增加而增加,Bw/Rw随着透光率的增加而减少。(3)林下幼树功能性状在光环境之间差异显著(P0.05),老龄林林下幼树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幼龄林,而叶片重叠率显著低于幼龄林;(4)在本试验地中,R/FR和Bw/Rw的变化对林下幼树的高径比和光合作用并无显著影响,光强对同种植物不同光环境下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总体而言,林龄梯度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幼树功能性状的差异,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光环境对林下幼树更新的影响机制,同时为天然植被恢复和森林经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