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肿瘤表观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年来遗传学改变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焦点,近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异常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其变异会导致基因转录异常。表观基因组学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文章主要介绍目前已知的肿瘤表观基因组学相关内容,阐述表观遗传修饰与肿瘤的紧密关系及异常表观遗传修饰作为生物标记在肿瘤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因其安全、高效等特性,正逐渐成为目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絮凝机理、特点、研究现状、应用实例等方面,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作为水质改良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并就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周碧燕  李友邕  李洁  钟德斌  郑文 《生物磁学》2011,(16):3111-31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以及BMI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以BMI与PSA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有25%的患者PSA水平高于正常,并且年龄,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2.P〈0.01,r=0.785.P〈0.01),而血清PSA与BMI指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873,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值随患者年龄增长和体积增大而增加,对于PSA轻度升高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要考率到体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性使用奥曲肽是否能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奥曲肽在不同胰腺情况下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软胰腺"、"细胰管"作为术后胰漏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将18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为4组:低危险/非奥曲肽组、低危险/奥曲肽组、高危险/非奥曲肽组、高危险/奥曲肽组。观察术后胰漏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发生术后胰漏35例(19%),其中高危险组胰漏发生率是低危险组2倍以上(27%versus 10%,P<0.01)。在胰漏发生低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组与非奥曲肽组术后胰漏发生无显著差别;在胰漏发生高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能显著降低术后胰漏发生率。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根据胰腺的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奥曲肽既能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6.
传播阻断疫苗(transmission-blocking vaccines,TBVs)可以有效地阻断疟原虫从蚊媒向人的传播,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但目前的TBVs候选抗原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候选抗原。动合子分泌蛋白7(putative secreted ookinete protein 7,PSOP7)在疟原虫有性生殖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伯氏疟原虫抗原PSOP7(Pb PSOP7)进行简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纯化了截短的重组Pb PSOP7蛋白(r Pb PSOP7),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小鼠高滴度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该多克隆抗体可识别疟原虫抗原。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Pb PSOP7主要表达于疟原虫的合子与动合子表面。这些特点符合TBVs的基本设计理念,为确认和证实Pb PSOP7蛋白具有疟疾TBVs候选抗原的潜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与复发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与乳腺癌细胞转移相关的分子靶点对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3组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GSE2034, GSE2603, GSE12276)为分析材料,采用GeneSpring软件筛选乳腺癌原发瘤与转移瘤芯片数据的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PATHER、STRING、pSTIING和文献挖掘工具iHOP对差异基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共筛选出乳腺癌转移共同差异基因147个,其中表达上调93个,表达下调54个. 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与增殖、细胞粘附、细胞迁移、血管形成及信号转导等生物通路和生物过程. 差异基因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14个蛋白,且在更为复杂的网络图谱中仍可见其中9个基因(CXCR4、MMP1、MMP2、MMP3、CTGF、COL1A1、MEF2C、PTGS2及SPARC)在重要的节点位置. 文献挖掘发现,COL1A1基因可能为新发现的乳腺癌转移候选基因,为乳腺癌转移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转移性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功率谱熵在痫性发作大鼠脑电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青霉素在大鼠海马微注射制备急性痫性发作模型,以深部电极记录大鼠原始脑电信号,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即正常组(A),对照组(B),单电极组(C),多电极组(D)。C、D组大鼠经致痫后观察未发作期、发作前期、发作期和发作后期四期脑电信号的变化,运用谱熵对四期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并与A、B组进行对比。结果:C组和D组脑电功率谱熵显示两组发作期与未发作期、发作前期、发作后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发作期明显低于其它各期;未发作期和发作前期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发作前期较未发作期降低;将D组大鼠海马致痫灶(a)及其同侧附近(b)、对侧(c)三点发作各期脑电功率谱熵进行对比分析,发作前期和发作期a、b、c三点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点最低,c点的功率谱熵值最高。结论:功率谱熵可以预报痫性发作并可对癫痫病灶的定位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用C13-11.为主成分的正烷烃为原料,从两千多株菌中,筛选出产脂肪酸量较高的解脂假丝酵母AS2.1207。改进了影响产酸的条件,脂肪酸产量由3毫克/毫升提高至13—14毫克/毫升,组分主要为C13-10.酸,尤以C17-18。酸含量最大,其次为C16酸,C16-18。酸占总酸量的80%以上。不饱和酸占总酸的80%,以C17:1含量最高。每次发酵生成的脂肪酸的组分较稳定。这些脂肪酸主要以油脂状态积累于胞内。菌株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制备抗PbPH单克隆抗体(mAb),检测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PH的表达特点和传播阻断能力。主要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scent assay, IFA),确定PbPH的表达阶段以及抗PbPH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1×10~6个P.berghei感染雌性BALB/c小鼠3 d后,尾静脉收集感染小鼠的血液,与鼠源的抗PbPH单克隆抗体/PBS对照,按照不同的稀释倍数(1?5、1?10、1?50)进行混合培养,观察15 min后,伯氏疟原虫配子体出丝中心数及24 h后动合子形成数的变化。WB和IFA检测抗PbPH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雌雄配子体、雄配子、雌配子/合子、retort和动合子的表面抗原。体外传播阻断实验中,与PBS对照组相比,在加入不同浓度(1?5、1?10)的抗PbPH单克隆抗体培养后,配子体出丝中心数分别减少了41.7%、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合子形成数分别减少了45.1%、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PbPH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体外配子体出丝中心和动合子的形成,从而影响伯氏疟原虫在蚊体内的进一步发育和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