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野生种醋栗番茄包含丰富的变异,具有众多优良性状。本研究对从世界不同地区收集的433份醋栗番茄遗传资源进行了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在收集的433份醋栗番茄中约有14%为樱桃番茄,370份典型醋栗番茄中约22%的材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群体变异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柱头变异系数最大,为56.716%;花瓣数遗传稳定,变异系数最小,为2.082%;相关分析表明,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利用表型和基因型数据聚类均将醋栗番茄群体划分为两大类群;主成分分析表明,坐果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对变异的贡献率较大。研究结果将为利用醋栗番茄进行栽培种番茄遗传改良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牛初乳是指健康奶牛分娩后1周内所分泌的乳汁,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等活性成分,具有强化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智力、调节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等多种保健功能。牛初乳作为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免疫营养在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9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并梗死侧颈动脉狭窄≥50%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ALB、TP、PA及CD3+、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血清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及研究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免疫营养,可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维持免疫功能,并可促进神经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花生籽仁外观和营养品质特征及食用型花生育种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籽仁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是评价食用花生品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285个不同类型或来源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籽仁外观和营养品质性状的检测和分析,旨在为食用型花生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按照植物学类型分析了各类型的8个外观性状和5个营养品质性状的分布。结果表明,我国花生种质资源包含丰富的外观性状变异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加工用途对原料的需求,但总体上高油酸、高蛋白和低脂肪资源类型偏少。借鉴美国等烤制花生仁和糖果花生的外观和营养品质特征及我国煮食和烤制花生的生产消费市场,提出了食用型品种选育亲本的策略和备选品种类型,烤制和糖果用途花生育种亲本选配应以普通型、中间型或珍珠豆型中粒农家品种或育成品种为骨干亲本,进一步改良高油酸、高蛋白和低脂肪等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5.
硬度是番茄仅次于风味的品质决定因子。利用来自番茄野生资源S.pennellii LA0716的渐渗系(IL,introgression line)群体,采用穿刺法测定完全红熟期番茄的果实硬度。结果表明,番茄果实果肩、中部和果蒂3个部位的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渐渗系遗传图谱,对影响果实硬度的位点进行了初步定位,共检测到5个可明显提高番茄果实硬度的QTL(q F-p-1、q F-p-2、q F-p-3、q F-p-4与q F-p-11),分别位于第1、2、3、4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q F-p-4贡献率最大;2个可显著降低果实硬度的QTL(q S-p-4和q S-p-10),分别位于第4和10号染色体上,其中q S-p-10效应最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研究定位的多数QTL与前人在番茄野生种定位的影响硬度的QTL同位,说明番茄硬度在遗传和进化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研究结果为番茄硬度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及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表型和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对四川省近年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系统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从表现型和基因型两个方面鉴定了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群体多态性。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发现A1交配型菌株只有2份,A2型有29份,自育型12份;甲霜灵敏感菌株3株,中抗菌株22株,高抗菌株18株;共测定出11个生理小种,其中全毒力小种发生频率最高,占供试菌株的25.58%。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43份材料共发现了10种SSR基因型,5个SSR标记在该种群上共产生了16个SSR位点,每个标记平均有3.2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46,SSR4是多态性最丰富的标记。本试验中A2菌株和自育型的基因型SSR相同,其中全毒力小种是当地的优势致病菌,该研究为今后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