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和HBsAb共存模式中血清学指标、HBV-DNA和肝酶等指标与自然病程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的血清学指标、HBV-DNA和ALT、GGT检测结果,并对其感染的自然病程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该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共520例,占全部HBV感染者的2.80%,占总送检标本数的0.42%。可分期的184例双阳性患者中,免疫耐受期47例(25.54%),免疫清除期17例(9.24%),低复制期108例(58.70%),再活动期12例(6.52%),HBsAg、HBsAg/HBsAb比值、HBV-DNA、ALT和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复制期患者HBsAg/HBsAb比值均低于其他患者(P<0.05)。不同分期患者HBsAb、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BsAb水平均较低。284例资料完整HBsAg和HBsAb共存病例中HBV-DNA阳性136例,占47.89%。HBsAg浓度与HBV-DNA载量成正相关(r=0.295,P<0.05),HBsAb浓度与HBV-DNA载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04,P>0.05)。结论 HBsAg和HBsAb共存患者并不少见,与性别无关,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低复制期患者为最多。HBsAg和HBsAb共存患者中HBsAb多以低浓度形式存在,且浓度与自然病程无关。HBsAb的出现并非代表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停止,在诊断及治疗HBsAg和HBsAb共存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时仍需结合HBV-DNA载量来判断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乙肝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源时间(PT)水平、不良反应、HBe 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化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ALB水平均升高,血清ALT、TBIL及PT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ALB水平、HBe 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化率较高,血清ALT、TBIL、P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较单用阿德福韦酯可更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并抑制病毒的复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病程中HBsAg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和HBV DNA的关系.方法 将183名HBV感染者按感染的不同阶段分为免疫耐受期(IT)42例,免疫清除期(IC)46例,非/低水平复制期(LR)57例,和再活动期(HBeAg阴性肝炎组ENH)38例,回顾性分析每个阶段血清中HBsAg和HBV DNA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HBsAg含量分别为IT期最高[(3.81±0.46) Ig IU/mL],其次为IC期[(3.41±0.77) Ig IU/mL],最低是LR期[(2.87±0.61)Ig0.61IU/mL],每期之间HBsA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H组HBsAg含量又有所升高[(3.31 ±0.78)Ig IU/mL].IT期HBsAg与HBV DNA无相关(r=0.231,P>0.05),IC期HBsAg与HBV DNA呈正相关(r=0.612,P<0.05),ENH期两者无相关(r=0.189,P>0.05);不同时期HBsAg含量与ALT均无相关性.结论 HBV感染的不同阶段HBsAg水平有差异,IT期最高,进入IC期后开始下降,在LR期降至最低,ENH期再度升高,HBsAg与HBV DNA仅在IC期有相关性,血清HBsAg的表达与不同的免疫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