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造纸废水处理厂卡鲁赛尔(Carrousel)氧化沟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到了1株产絮凝剂的菌株B-6,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 DN 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株产生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在pH值1~5和7~11范围内,其絮凝活性维持在80%以上。优化该菌发酵上清液的絮凝条件,结果表明,加入5 mL的1%CaCl2,发酵上清液投加量为0.8 mL时,该菌株发酵上清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5.4%。  相似文献   
2.
全缘凤尾蕨资源丰富且在贵州分布广泛,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的功效。为了探明该植物的物质基础、寻找相关的活性成分和先导化合物,该文用95%甲醇对全缘凤尾蕨地上部分浸渍提取,采用硅胶、MCI gel CHP 20P、YMC gel ODS-A-HG、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全缘凤尾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全缘凤尾蕨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tocospirone(1)、环鸦片甾烯醇(2)、(2S,3S)-pterosin C(3)、(2R,3S)-pterosin C(4)、pterosin B(5)、pterosin F(6)、α-紫罗兰酮A(7)、sauropunol C/D(8/8’)、ficusol(9)、棕榈酸(10)、2-dodec-2-enyl-succinic acid dimethyl ester(11)、methyl-9-phenyl-10-hydroxyoctadecanoate(12)、十六烷酸甘油酯(13)、methyl elaidate(14)、(Z,Z)-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5)、(Z,Z,Z)-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16)、胡萝卜苷(17)、β-谷甾醇(1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其资源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类新型的成膜物质——二氮杂芴酮席夫碱两亲分子,它可自组装为双层膜,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振荡特性,当膜两侧的溶液为0.0lmol/L AgNO3时, 电流可达4.0μA,可望在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选用硅胶、凝胶、MCI、C18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H-NMR、13C-NMR、MS、I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和APTT、PT以及TT等方法对所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和抗凝血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从剑叶凤尾蕨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乙酰基吡咯(1)、N-(3-羧丙基)-2-乙酰基吡咯(2)、3-羟基-2-甲基吡啶(3)、N-甲基羟胺(4)、pterosin S 13-O-glucoside(5)、obtupterosin C(6)、ent-11α-hydroxy-15-oxokauran-19-oic acid(7)、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8)、β-谷甾醇(9)、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O-glucopyranoside(10)、5, 5′-二丁氧基-2, 2′-...  相似文献   
5.
针对湖北西部坡耕地小麦生产存在的施肥不科学、籽粒品质不稳、种植效益低下等关键问题,连续2年在丹江口库区坡耕地“玉米-小麦”轮作制度下,研究3种优化种植模式(高氮减钾、中氮减钾、低氮减钾)对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肥料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和湿面筋含量。与常规种植模式(CK)相比,3种优化种植模式的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显著提高。高氮减钾模式的小麦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比CK分别增加9.4%、19.4%和7.8%,有利于小麦高产潜力的发挥;中氮减钾模式的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降落数值最高,分别比CK增加3.9%和9.3%,适用于中筋小麦的高效生产;低氮减钾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钾肥农学利用率和净收益最高,分别比CK提高15.7%、134.1%、131.3%、368.2%和37.3%,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比CK降低2.1%和2.6%,适用于弱筋小麦绿色轻简化生产。本研究结果可为坡耕地小麦生产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芽孢杆菌B-6摇瓶发酵产生物絮凝剂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基的6个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为:硝酸钠、磷酸氢二钾、吐温;然后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出芽孢杆菌B-6产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蔗糖2.5%、酵母膏0.05%、尿素0.02%、硝酸钠0.033%、磷酸氢二钾0.515%、硫酸镁0.02%、氯化钠0.15%、吐温-20 0.16%.  相似文献   
7.
何康  范琳琳  伍天苔  申琳燕  简洁  邹娟 《广西植物》2021,41(11):1862-1867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为贵州少数民族常用药材,但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为更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该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数据分析及 参考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庐山石韦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阿尔廷-25-烯-3β,24-二醇(1)、3β-羟基齐墩果-12-烯-27-羧酸(2)、乌索酸(3)、7β-羟基谷甾醇(4)、7α-羟基谷甾醇(5)、β-谷甾醇(6)、3,7-二羟基-5-辛内酯(7)、5,7,3'',5''-三羟基二氢黄酮(8)、香草酸(9)、咖啡酸甲酯(10)、8-羟基辛酸(11)。其中,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石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8、10、11均为首次从庐山石韦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