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对天津蓟县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101例缠足女性足骨形变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个体的同名骨骼形变类型和程度不同,有的个体两侧足骨呈不对称状。跗骨在整体尺寸上缩小,且部分跗骨会产生形变。跖骨和近节趾骨因受缠足外力的影响在形态上会产生剧烈的变化,主要变现为跖骨和近节趾骨纤细、弓弯,关节面改变,其近、远端以及跖骨体和趾骨体的上下径和横径均产生形变。总体而言,跖骨和近节趾骨的形变程度较跗骨而言更大。本文总结了判断某个体是否缠足的依据,特别指出需要同时观察距骨和跟骨的形态改变。鉴于其他疾病(如高弓足、麻风病、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导致足骨的畸形样貌,在进行个体缠足判定时,需要进行综合成因分析。缠足由文化行为所导致,其足骨形变特征有别于因病理原因导致的足部畸形。功能压力分析能够有效地解释缠足个体足骨形变的成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量化方法,对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101例女性足骨形变方式、程度、对称性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侧足骨形变总体上是对称的。缠足对跗骨的影响主要在于整体尺寸缩小和关节面改变。第1跖骨除整体尺寸缩小外,还存在诸多明显的骨体形态改变;第2、3跖骨头部和底部尺寸缩小,但形变不大。第3至第5近节趾骨骨体长度和高度的侧别差异明显,特别是第3近节趾骨双侧整体不对称。该群体至少在18岁时已经缠足,25岁以后足骨已发生形变,35岁之后形变较明显。部分个体足骨形变程度较轻,其生前可能仅束足纤直,未经裹弯。足骨形变程度与陪葬品多寡并无相关性,其形变差异很可能与身体疾病、劳作需要、缠足方法或缠足观念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