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心电、呼吸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用于移动监护系统的生理信息采集及预处理装置。该装置以ARM为核心,包括低功耗的双路心电信号放大、滤波、抗基线漂移电路。实现了心电信号的采集、预处理、简单分析及从心电信号中提取呼吸信号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针对院外心血管病患者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包括便携式监护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其特点在于可对身处院外、自由活动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远程、实时、连续的监护,同时获得被监护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已完成的整体调试结果表明,本系统不仅能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并进行干预,而且还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对突发急病的患者进行快速救治。该系统是院内监护系统功能的延伸,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搭建一个心脏起搏器程控与遥测的实验平台,研究高效的程控遥测方案。方法系统由计算机显示终端、FPGA开发板、无线传输硬件电路构成。讨论除无线传输硬件电路之外的设计:计算机显示终端主要实现发送程控命令和显示遥测数据;FPGA开发板分别模仿程控仪和心脏起搏器,主要实现程控遥测信息的编码、解码和纠错功能。结论本系统提出了一种脉冲位置调制(PPM)编码方式——多位PPM编码方式,用于产生包含信息的脉冲波。该方法可以提高无线通讯的传输效率,若应用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可延长其电池的使用寿命。实际测试结果证实了本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起搏器的频率自适应功能可以弥补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问题。其实现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知与人体代谢水平相关的生理或非生理参数,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传感器指示频率",以此提供与代谢水平相适应的起搏频率进而调整心输出量。频率自适应功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众多起搏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植入式装置无线数据传输方法,以射频电磁波作为信息传输媒介,实现体内植入式装置与体外程控仪的双向通信。文中提出的"b it-by-b it"遥测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起搏器等植入式装置的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心电信号的R波识别在室速和房颤的同步除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软件识别往往不能达到实时效果,而硬件识别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主要包括应用硬件电路构成的心电信号的采集系统和R波同步检测。硬件部分设计采用胸部双电极单导联输入心电信号,放大后再经微分电路和全波整流电路的处理,最后通过可选择的电压窗口比较器输出最终的R波信号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