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KGF联合HIF-1α对BECN1敲除后的IEC-6细胞在缺氧应激状态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构建敲除BECN1基因的稳定细胞系IEC-6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C)、阴性对照组(NC)、HIF-1α组、KGF联合HIF-1α组(KH)。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细胞存活率、ATP含量、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检测自噬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可见梭形、星形及其它异常形态变化;NC组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吞噬溶酶体泡;其他各组细胞呈现细胞早期凋亡形态变化,BC组和KH组细胞胞质中可见自噬泡。与BC组相比较,各敲除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KH组细胞存活率高于NC组、KGF组及HIF-1α组(P<0.05)。BC组细胞内AT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BC组和KH组比较,其他三组细胞G0/G1期百分比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BC组相比较,其余各组细胞自噬基因BECN1、SQSTM1及LC3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Beclin 1蛋白及LC3 II/LC3 I的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p6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KH组的Bax/Bcl-2的比值、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NC组(P<0.05)。结论:KGF联合HIF-1α能促进细胞增殖、增强细胞能量代谢、减少G0/G1期阻滞细胞率、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对低氧应激的IEC-6B-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86 m低海拔地区(咸阳市)和1 520 m高海拔地区(兰州市)各一家医院内被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25人/29人)和健康体检者(20人/20人)。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人群的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结果: 无论在低海拔还是高海拔地区,糖尿病组较健康组循环EPCs数量降低(P<0.01),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lc)增高(P<0.05);与低海拔组相比,无论高海拔的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者,HIF-1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而循环EPCs数量明显降低(P<0.05),且有循环EPCs数量健康者高于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者高于2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者的表现(P<0.05)。结论: 海拔高度增加,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HIF-1α表达水平增加,循环EPCs数量降低,且与其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有望通过对高海拔地区T2DM患者进行EPCs的移植来实现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刘兰  张林生  邢媛  张楠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9):1786-1792
以2种耐旱性不同的盆栽小麦陕合6号(干旱耐受型)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型)为材料,分别在其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对土壤实施不同程度的自然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研究其叶片脱水素的表达规律,探究小麦整个生长期脱水素的表达与干旱胁迫的关系.结果表明:2种小麦的脱水素均仅在干旱胁迫时表达,其中45 kD和37 kD的脱水素在2种小麦的4个发育期的叶片中均有表达,28 kD的脱水素仅在特定发育时期表达.在干旱耐受型小麦(陕合6号)中,脱水素在胁迫初期少量表达,随着胁迫程度加剧表达量急剧增加,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达到峰值,复水后小麦叶片中脱水素含量迅速下降;在干旱敏感型小麦(郑引1号)中,脱水素在胁迫初期大量表达,中度胁迫表达量小幅度回落,到复水1 d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复水时间增加小麦叶片中脱水素的量逐渐下降.研究表明,小麦叶片脱水素表达与干旱胁迫程度和生育期迫密切相关,不同耐旱型小麦材料中叶片脱水素表达的差异与品种之间的干旱耐受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4个马铃薯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和组培条件下PEG-6000胁迫两种不同的模拟干旱形式进行处理,通过形态与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其耐旱性差异,为马铃薯抗逆栽培及耐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盆栽苗设置正常灌水(CK)和2个干旱胁迫处理:中度干旱(T1,土壤相对湿度指数45%±5%)、轻度干旱(T2,土壤相对湿度55%±5%),组培试管苗设置4个PEG-6000浓度(5%、10%、15%和20%),对干旱胁迫下盆栽马铃薯的单株平均产量、9个形态指标、6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使用3种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供试材料的耐旱性强弱并以组培苗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两种不同的模拟干旱处理后,筛选出的耐旱种质较为一致,耐旱性较好的品种(系)均为高代品系D1520和“滇薯97”,对干旱敏感的品种均为“青薯9号”和“滇薯1418”;从15个指标中简化出脱落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片数、株高、节数、分支数和叶片夹角7个对干旱胁迫敏感指标;各品种(系)的叶片数指标经组培试验验证后,可作为耐旱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