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柑是果皮和果肉同食的柑果类型,对采后处理要求极为严格。该研究以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为材料,研究了其经30、40和50℃热水浸泡后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硬度、有机酸、细胞渗透率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30℃热水处理5 min的果实失重率高于对照,而经40℃和50℃处理的果实失重率低于对照或差异不显著。经热水处理的果实总酸含量略低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上下波动且差异不显著。热水处理可提高果实硬度,降低贮藏前期果实细胞渗透率以及贮藏过程中果实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激发过氧化氢含量升高,可有效降低贮藏过程中金柑果实腐烂率,但不同采收期的金柑所需的热水处理温度和时间不同。对于1月初采收的果实,处理时间为5 min或10 min可降低果实腐烂率;2月初采收的果实,40℃或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果实腐烂率;3月初采收的果实,当处理温度达到50℃,处理时间达到10 min,才可有效降低果实腐烂率,且对果实品质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树冠覆膜对金柑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七君  陈传武  邓崇岭  刘萍  牛英  唐艳 《广西植物》2020,40(7):1046-1053
树冠覆膜技术已在金柑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以阳朔金柑为材料,树冠覆膜作为处理,不覆膜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处理和对照的树冠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观测处理和对照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及叶绿素含量,测定处理和对照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作用指标,并分析处理和对照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金柑树冠覆膜处理后,树冠的光照强度降低、温度上升、湿度下降、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下降且最大降幅是对照的21.39%,果实的可滴定酸降低,但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固酸比及糖酸比等果实品质指标提高。金柑树冠覆膜处理减少了树冠的光照,降低了净光合速率,但增加了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从而保障了光合同化物的累积,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同时,树冠覆膜处理还提高了树冠白天的气温,降低了可滴定酸,增大了固酸比和糖酸比,因此从总体上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越南柑桔黄龙病病原16S rDNA片段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广西、广东和越南的8个柑桔黄龙病样品,利用黄龙病的特异引物OI1/OI2c对其16S r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将其扩增产物纯化、回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软件、clustalw2软件和MEGA4.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越南黄龙病株系(Vietnam-0901和Vietnam-0905)与除广西样品GX-1001和广东样品GD-1002外所有亚洲种柑桔黄龙病病原的同源性都很高(97.6%~100.0%),而与非洲种、美洲种和土豆斑马条纹病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96.0%/97.7%,94.7%/96.4%和96.2%/97.6%)。表明我国广东、广西和越南发生的HLB病原均属亚洲种,但在亚洲种之间不同地区的黄龙病病原也发生了一定变异,广西样品GX-1001和广东样品GD-1002与其它亚洲种柑桔黄龙病病原的同源性较其它亚洲种株系偏低,但聚类还是归在一个类群,表明相同地域内的黄龙病病原菌还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沙柑(Citrus nobilis)以及其他的柑橘类共22个品种的花粉为材料,通过FEI Quanta 200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的赤道面、极面、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并对沙柑的分类地位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柑花粉为中等型、形状为长球形,存在4条孔沟,极轴长为(29.98±1.18)μm,赤道轴长为(22.32±1.03)μm;外壁纹饰为网状纹饰,网眼为圆形或者近圆形,网眼直径大小为(0.89±0.10)μm,网脊平宽光滑不隆起,网脊宽度为(0.62±0.07)μm。经过花粉形态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沙柑应为杂种起源,且与扁柑、年橘、广西红皮酸橘的花粉特征较为接近,在遗传距离0.442处聚为一组,推测四者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且沙柑与后三者相比可能较为原始;沙柑与岑溪酸橘、印度酸橘、姑婆山野生元橘、贺州野橘等可能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但亲缘关系较远,可结合分子标记等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该研究结果为沙柑遗传演化、分类地位以及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广西贺州市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姑婆山野生元橘以及其他柑橘类共28个材料的花粉为实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的赤道面、极面、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并对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和姑婆山野生元橘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姑婆山野生柑橘资源的分类地位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和姑婆山野生元橘花粉都为中等型、形状都为长球形,但姑婆山野生皱皮柑较大,前者极轴长为(35.24±1.94)μm,赤道轴长为(20.39±1.35)μm,后者极轴长为(30.21±1.14)μm,赤道轴长为(22.12±1.97)μm。(2)在外壁纹饰上两者差别比较大,姑婆山野生皱皮柑的网眼较大且多为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网眼直径为(1.65±0.09)μm,网脊较狭且突起,网脊宽度为(0.51±0.10)μm,与莽山野柑(尖叶)、莽山野柑(圆叶)比较相近;姑婆山野生元橘的网眼较小,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网眼直径为(0.86±0.08)μm,网脊稍宽突起不明显,网脊宽度为(0.47±0.09)μm,与岑溪酸橘、印度酸橘比较相近。(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827处将28份试验材料分为9个组群,其中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单独为第Ⅸ组,且在遗传距离0.976处与第Ⅷ组[莽山野柑(尖叶)、莽山野柑(圆叶)]聚为一组;姑婆山野生元橘与其中10份材料聚为第Ⅴ组,且在遗传距离0.07处与岑溪酸橘聚为一组,在遗传距离0.10处又和印度酸橘聚为一组。研究推测,姑婆山野生皱皮柑与莽山野柑(尖叶)、莽山野柑(圆叶)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且具有原始性和独特性,莽山野柑(含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应该为柑橘属内独立的真正的种或者是除枳属、金柑属和柑橘属外的一个独立属;姑婆山野生元橘与岑溪酸橘、印度酸橘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从网脊宽度、网眼直径大小分析,推测姑婆山野生元橘较道县野橘、立花橘原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