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1.
细菌在一些不良压力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其仍具有活力但不能采用常规的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VBNC态细菌一旦培养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繁殖,有些致病菌依旧具有毒力。如果检测方法不当,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需要采取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文章概述了几种检测VBNC态细菌的方法,如活菌直接计数法、核酸染料检测法、呼吸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等,并对检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刘慧  许尧  赵黎黎  杨秀芹  刘娣 《遗传》2008,30(2):175-178
腺苷一磷酸脱氨酶基因(AMPD1)在嘌呤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MPD1基因主要在骨骼肌中高水平表达, 与肌肉中肌苷酸代谢有关。还发现AMPD1与猪的胴体性状有关。对AMPD1基因CDS进行了克隆、测序, 获得2 195 bp的CDS序列, 并利用PCR-SSCP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扫描, 寻找多态位点, 分析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猪种间的分布规律。χ2独立性检验表明, 民猪、大白猪、杜洛克间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