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四只大熊猫在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尿中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熊猫胚胎着床前,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较低;胚胎着床后,二种激素的含量显著上升并达到高峰。雌兽妊娠期尿中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可为证实大熊猫系延缓着床型动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大熊猫的妊娠诊断和预测分娩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刘维新  谢钟 《兽类学报》1993,13(4):241-244
本文报道了对6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14次分娩活动的观察结果。大熊猫分娩前48小时至24小时即出现将分娩的征兆,其总产程约14至22小时左右。分娩时为纵向胎向;多数为胎上位,个别为胎侧位;胎势为前肢和头颈靠紧并伸直,尾、后肢并紧且自然伸直;多数胎儿为头、前足先露出,即前躯前置;少数为尾、后足、臂先露出,即后躯前置。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全年尿中孕酮和17β-雌二醇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群为对象,研究大熊猫的人工繁殖技术和相关的生物学规律,解决了难题,提高了繁殖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妊娠诊断是拯救濒危动物的一项重要课题。准确地诊断结果可使人及早得知配种效果,并根据配种效果及时判断精液的品质和制定对母兽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繁殖成活率。 1985年作者采用了免疫学方法对大熊猫进行妊娠诊断。以大熊猫T淋巴细胞吸附绵羊红细胞,形成E玫瑰花环(E-RFC)试验。根据母体在怀孕期出现免疫反应降低,其T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E-RFC)数相应减少的现象诊断妊娠,现将诊断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和生物测定法对4只大熊猫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的促黄体素、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在发情高峰期均出现雌二醇和促黄体素高峰;LH峰值出现在E_2峰值之后。根据雌兽在发情期血清和尿液中这二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可为选择人工授精的最佳时间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